快轉到主要內容

為什麼中文翻譯不好 & 二次元圈子之我見

人文藝術 隨筆
🗓️ 民國110年 辛丑年
✍ 切換正體/簡體字

劣質翻譯是我不想用中文版輔助軟體的原因

利申(不是紅包!):我好像沒資格這麼說,尤其是親自搞過艦隊收藏中文化UI後,發現小丑原來是我自己。

不論是Kcanofify,還是KC3,劣質翻譯一直是我不想切中文版的原因。 不是說翻譯辭不達意,是說混雜了很多中國用語,「信息」「屏幕」,真是支的我頭昏眼花。

我很感激KC3有熱血譯者的翻譯喔,但果然跟哈啦板說的人一樣,裝備翻譯成中文我反而看不懂了。飛機是我的底線,看到中文翻譯擅自把裝備名稱加上數字型號標準化就是高血壓,原文有這樣寫嗎?

在打這篇文章時,KC3時的語言是英文,再者是日文,反正我是幾乎不用中文版。

有一種賤骨頭的習性,就是說我剛開始用這個東西不太擅長,所以要借助中文的方便法門來學習。一旦熟悉後,誰要看中文版的神奇翻譯,沒有專門有規模的團隊監督的翻譯,就會成為這種樣子。

所以我拋棄了艦隊中文化的計畫,我無能!一旦acqurie了語言,我幹嘛要提攜後進。這類偉大教育事業給那些偉人做去。

經過英文化翻譯的製作者提醒,我了解到翻譯起碼一致性是很重要的。此外, 微軟的商業軟體翻譯是很好的參考來源,在各種軟體名詞上不會錯。

在參與過一些Github的專案翻譯後,我覺得翻譯文本的工作應該放到Crowdin之類的網站方便公眾參與,否則就會出現難以參與改善,並由寡頭譯者獨斷的情況。

結果還是沒有協助改善翻譯,確實還不應該就這方面做批評。


二次元圈子之我見

玩家結為同好是合理的,不過長期下來實反對用綽號稱呼艦娘,此一黑話文化實在嘔心,頗有給藝妓起小名之範,響爺、大和旅館之類的。不乏有歷史梗起的諢名,只是到最後就是變成黑話的存在,搞不好還會變成R18同人誌的素材。

那種種親暱的稱呼背後,隱含的就是欲力,時不時的就同紙片人談情說愛,互稱兄弟姊妹,伺機有床第機會便怦然心動,促成這種力量的恐怕就是愛。

人物崇拜也可能是因此而起的陋習,什麼樣的社群都要精神領袖,艦圈亦復如是。舉例而言,扯到夕立便會呼喚某個繪師;扯到女兒便要呼叫親爹~妳女兒要出本啦。互相樹立小圈圈,崇拜或者唾棄某個人士,這種鄉愿的作為教人難以苟同。

過去也做過這種飯圈行為,現在看來就像是年輕會犯的錯誤。長期以來,二次元的各種圈子印象是這樣,所以實在是融不進去。

這種圈內耍廚的文化,給每個角色加入刻板印象還硬說是每個人有獨立特色等的做法,就是到最後越看這越是膚淺了。這樣下去還可以再提「二次元死媽論」:

以前認為讀動漫作品認識歷史很好,除了讀史料外,還從宏觀角度認識歷史研究的範疇,而不是侷限於某個事件的經過描寫,或是臣服於某種史觀,寫出悲壯、或者家仇觀感的描寫文字。

所以才會得出:二次元死媽了。真有這個覺悟,你不應該是看到某某歷史人物就急著說「我玩的遊戲有出現!!」然後開始復讀各種梗。

你必須認識到,基於商業考量,就算是多麼還原歷史的二次元遊戲,必然會有重新詮釋角色,讓人得以接受。因此這二個東西應該是隔離開的概念,一個已逝之人,或是人物的具象化,不過是方便

一般人的幻想,讓他們的歷史故事有了另一個維度的飽滿。

相較之下,注重的非微觀的單一個體,而是宏觀的來看,才是看到比較透徹。

具體的枝微末節的史事還是該讀,閱讀完必有心得,不會是簡單像教科書般僅知道簡化的前因後果,反而對雙方的歷史有更多理解。

可是這個理解對我來說還是不足。

我沒有說我的一定就是對的。

周樹人嘗言「從來如此,便對麼?」

那你說,還在玩這個遊戲幹嘛 我就是太閒才會繼續玩下去,現在我沒有理性的原因可以辯解。從生理的角度看,玩遊戲能滿足各方面的慾望。

相關文章

臺灣應該設置性專區嗎?
人文藝術 隨筆
李美燕老師《隋唐佛學》上課筆記與個人註腳
人文藝術 隨筆 Buddhism
演講心得:從世界文化遺產看人類歷史現場
人文藝術 隨筆

留言板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要討論程式碼請用Giscus,匿名討論請用Disqus。

這是Giscus留言板,需要Github帳號才能留言。支援markdown語法,若要上傳圖片請貼Imgur連結。您的留言會在Github Discussions向所有人公開。

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