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拼命推送無關貼文,Facebook動態牆現在是充滿垃圾內容的下水道

分類   人文藝術 隨筆
標籤   Facebook
🗓️ 民國113年 甲辰年
✍ 切換正體/簡體字
目錄

我聽說用過小圈圈神器Plurk的人喜歡把社群媒體的動態牆(動態消息,feed) 叫做河道,那麼Facebook的河道現在可以說是充滿垃圾的下水道了。

1. Facebook演算法的問題
#

Facebook不定時會修改演算法,本文討論的是2024年5月前後所觀察到的現象。

Facebook最近一年來的爭議,就是新型動態牆機制。

總是推播沒有追蹤人士的貼文,引起好奇,或者,引起人的憤怒。

因為擔心上癮和隱私因素,我沒有在用APP版本的Facebook,在電腦和手機看的都是網頁版。

我追蹤的粉絲專頁與個人用戶大概有50個以上,大致上是政治、文化、自然、科技、歷史的議題,有刻意刪減,不會為讚而讚。但是,現在動態牆會在最上面顯示5篇真的是我追蹤的人士的貼文,然後往下滑就開始暴走,內容可能是:

  • 異溫層政治立場的貼文,例如民進黨的認知作戰和中央圖房大隊,引人惱怒。我看到挺綠人士的貼文就跟看到鋼鐵韓粉一樣過敏。啊你說政治立場不同這樣就被激怒,看自家人做梗圖攻擊政敵就沒關係?好嘛,我得承認,人們總是看別人惡搞笑哈哈,自己人被惡搞就操你媽!
  • 某個個人帳號的旅遊、吃播、打遊戲的炫耀貼文,干我屁事啊
  • 詐騙、減肥、投資、偽裝名人的廣告
  • 中國大外宣、扭曲風向的世界新聞
  • 聳動標題的內容農場
  • 屎一般的meme、娛樂八卦新聞、動漫遊戲資訊專頁,娛樂至死,令人煩躁
  • 以發搞笑圖、雞湯語錄為名,實則收廣告業配的粉絲專頁
  • 隨機插入的Reels,不是智障耍笨短影片就是健身、賣肉影片

…諸如此類,雖然裡面真的會偶爾出現不錯的新知識內容,但是大部分都是垃圾。這些貼文內容有些十年前Facebook就有跡象了,現在看來是更嚴重了。

過去有 美國大學的研究指出,所謂的憤怒釣魚貼文(rage-bait),即「憤怒與高爭議性的內容」比較容易吸引互動,現在看來這些內容就是故意要讓人下去吵架的,然後再促使你一直往下滑尋找其他快樂源泉(或是奔赴下一個戰場?)。可是我上面講了,那些娛樂至死的低品質內容我看了也很煩躁。

Facebook最近幾年甚至變更演算法,貼長文章無法獲得推廣,而是要推廣短文!?

你知道,Facebook有設計「我不想看到這個」按鈕,還有「減少顯示貼文」按鈕吧?根本一點屁用也沒有。按了不過是像拉霸機一樣換另一批垃圾噁心人而已。

我寧願看到「沒有更多貼文可以顯示」的訊息也不要一直被餵垃圾。

Facebook的問題我不是一個人觀察到的,英文圈很多網友批評了這個問題。

還有一篇金融時報的報導,探討社群媒體的「屎化現象」:

Enshittification’ is coming for absolutely everything

2. 解決之道
#

如果意識到Facebook的演算法問題還覺得沒關係,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焦慮情緒。在娛樂至死的內容與暴怒釣魚貼文之中徘徊,情緒上上下下的,搞不好還會造成憂鬱症。

把最在意的人士加入到「最愛」列表是一個務實的做法。直接封鎖不爽的帳號也是可以,但如果用粉絲專頁身份瀏覽動態似乎沒辦法這樣做。

如果想比較舒服的浸泡在同溫層裡面,Facebook現在還有只顯示追蹤者動態的動態牆,網址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filter=all&sk=h_chr

如果祖克伯良心消失(雖然本來就沒有),以後這功能也會不見了吧。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改用其他社群媒體。不過在我看來營利導向的社群媒體多半都逃避不了餵食垃圾的走向。匿名成分較高的Reddit和4chan可能好些,他們演算法比較乖巧,但是就缺乏了一絲真實感。

論完全拒用社群媒體嗎?我之所以戒不掉Facebook,就是因為需要連結在地台灣群眾,取得資訊,而且得是普羅大眾,不是網軍側翼的小圈圈,所以選擇Facebook,在眾社群媒體中依然是台灣的龍頭。

因此,在與Facebook演算法對抗之餘,我依然只能想辦法存活下去。現在我看到不喜歡的貼文不用刻意跟著爭吵,點打叉弄掉就好,只專注有意義的互動。

為了保留獲取資訊的來源的這個用途,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正在無意識的亂滑(mindless scrolling),並嚴格控制每日瀏覽社群媒體的時長。

電腦玩物的文章值得一讀: 如何實踐遠離社群、節制新聞計畫?我的心得與四個關鍵設計

重點是不要把社群媒體當成毒品來抽,每幾小時就哈一口取得多巴胺,這是不對的。要建立健康的使用心態。

相關文章

舊YouTube頻道「Ivon Huang」被停權,紀錄前因後果還有那之後的故事
分類   人文藝術 隨筆 Minecraft
標籤   Memoir Youtube Mineraft Minecraft Music BaiduTieba Bilibili
第一次看身心科筆記
分類   人文藝術 隨筆
標籤   Psychology
長大後就不玩遊戲了,即使是最喜歡的創世神和艦娘
分類   人文藝術 隨筆
標籤   Minecraft Grand Theft Auto Kantai Collection War Thunder Fate Grand Order Memoir

留言板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要討論程式碼請用Giscus,匿名討論請用Disqus。

這是Giscus留言板,需要Github帳號才能留言。支援markdown語法,若要上傳圖片請貼Imgur或Postimages。您的留言會在Github Discussions向所有人公開。

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若要上傳圖片請貼Imgur或Post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