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理性的想望。
夢想,泡影的幻夢。
這個世界為什麼那麼多痛苦?即使有人說這個世界是假的虛幻的,要追求彼方的世界才能解脫,可是,這樣想卻消解不了我當下肉體的病苦,心裡的哀愁,以前明天更多的壓力。
那些為了夢想無法實現而想尋死的人啊,請聽我講個多活下去的理由。
人文學科是沒用的科系,很多人看來就是這樣,我也不否認,單就功利主義來講他就是很難快速賺到錢,花大把時間讀書、鑽研、考試、口試後得來的東西可能馬上就被第一份薪水給打碎,化作泡影之夢。
任何一種想法就其本身來講都是中立的,或者說應該如此;然而人會令想法活起來,在它身上投射自身的火焰與狂想;於是想法不再純潔,化作了信仰,也便切入了時間,變成了事件;從邏輯到癲狂的演進於是在所難免……就這樣,誕生了意識形態、教義與血腥的玩笑。 ~ 埃米爾·齊奧朗《解體概要》
發覺我從小到大很愛看課外書,很喜歡看古代歷史、深海生物、宇宙誕生、60年代嬉皮士搖滾、歐陸哲學、電腦科學之類的知識,除了好奇心之外,我覺得亦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因為那些事情離我的現在時光太遠,離我的專業科目太遙遠,所以不求甚解的閱讀很是趣味,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評價都好,因為不會影響到現實本身,我不用因為對這些事情做了錯誤的判斷而負責任。
但是誰說人文學科的東西對現實無用呢,這不就有了嗎:看太多超脫現實的東西,容易讓人產生「我不屬於這裡的的想法」。
華而不實的學問,
支撐住了你的自我,
從而加深你的自傲,
進而增強你的自信,
再淹沒了你的自我,
到這裡就竟然有了生存的意義。
超脫現實在這裡是一個相對的形容詞,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不考慮現實所處的環境去努力,而去鑽研非常理想化的東西,那麼有可能到頭來一場空,從年輕憤青變成老憤青。
我們在真理的火堆上跳傷了腳趾。那些你從不需要的玩意兒,填滿了你空空如也的胸膛。 ~ 汪峰〈薄霧〉
不少人都會經歷過burn down的時候吧,如果太過用力的追求夢想,又沒有實現的管道,只是空想,只會羨慕別人,於是就會造成痛苦。現實不足以支撐夢想,所以理性的思想也就無處尋了。不論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為此失心瘋的也有。至此,夢想不會成為理性的想望,而是泡影之夢。
五月天 晚安地球人+瘋狂世界
聽聽這首組曲很有趣: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剛好遇到了想脫離這個瘋狂世界的人類,最後會得到什麼呢?
「如果我能夠選擇,我要掙脫這滿身的枷鎖」
「為什麼要給我 一顆跳動的心臟 又把我 丟在這寂寞戰場 這世界有多大我就有多徬徨 有沒有一點希望 讓我去闖」
為什麼別人總是知道自己要去到哪裡呢?為什麼方向永遠不是我自己能決定?為什麼他們的眼神都充滿堅定呢?為什麼別人都有勇氣踏出步伐呢?為什麼他們的嘴巴總是能說出別人愛聽的呢?為什麼能抵抗重力這雙手卻如此無力?為什麼空有平均之上的腦袋卻一無所成?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難有活著的實感?為什麼重力存在腳卻踏不到實地?為什麼工作跟學業皆無所成?為什麼在哪裡都找不到抬得起頭來的地方?為什麼沒有勇氣去死?為什麼連說這話都在顫抖?為何意志不堅卻又對小事莫名執著?
為什麼「那所有暗流的淚水換來的 只是荒謬世界的一絲不屑」?
在這一切徒勞的怒吼之後,要面對明天,我只能引用一句人生智慧的濃縮:「等待,並懷抱著希望。」
還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面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Radiohead的歌詞說得好:「失望…這不過是我日常的歇斯底里,人類腦袋產生的化學作用…無力又可悲。」在沒有藥物的情形下,唯有音樂是舒緩心情的良方,但是服用的劑量必須很龐大。
很喜歡中國搖滾歌手汪峰,除了那些知名的勵志歌外,偶爾寫的一些「鼠人」之歌也不賴。混冲浪TV的浪人很多會自稱鼠人,他們不見得真的是社會底層,反而很多是有些學識但無法出人頭地,向上爬不行,潤也潤不掉,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士,或許2027年還會被習近平抓去台海餵魚。可能到處播種亂幹妹的8+9和離岸愛國小留都比鼠人過得要滋潤,除非出生在中專廁所。汪峰厲害之處,在於清楚道出困在生活、不上不下人們的心聲。比如1998年《風暴來臨》整張專輯都是:「殺了我,我是失敗者,反正我什麼都沒有」「我是沒有希望的人,因為我,從沒想過明天」這類頹廢話語,卻又無比貼近現實。
這張專輯雖然黑暗但也給人希望,因為人即使在最糟糕處境,自憐的時候,仍有能力關心他人,就像〈明天〉一曲所唱:「明天,孤獨襲來時我不會再流一滴淚,我會用歌聲抹去那創痛的灰燼。讓我們伸出手,給那些苦難的人,告訴他們,相信明天」2004年的〈塵土〉還有:「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天!陽光明媚大地無邊,我卻毫無意義。」如此糾心又無能為力的怒吼,在我聽來很是滋味,因為我這個INFP,什麼都做不到,看國際新聞「遠處的飢荒,無情的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想為這世界做點事卻只能氾濫同情心,徒增痛苦。不論在學業還是工作,在這些常人的認知的、既定的人生路途上,都幾乎找不到能活下去的意義。現在的我只能繼續相信人性,明天會更好。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可是我想要保持獨特,不願被同流合污。誠然,世界上很多人就是有了獨一無二的思想才能夠改變世界,很多人愛拿賈伯斯年輕時學書法後來應用在Macintosh上的事蹟當例子,認為多接觸多雜學總會幫上用處的,即使走上孤芳自賞的道路也無妨。但是若現實一點,考慮身處的大環境,就會知道某些想追逐的東西,在台灣,終究是泡影之夢。
網際網路時代的雜訊實在太多了,常常會給人一種你學了很多的感覺。碎片化知識學習,網路讓人好像什麼都知道,卻又想知道什麼才是真的。難道你真的看了維基百科就算讀懂一本書了嗎?你看Youtube的5分鐘解說就算看完一部電影了嗎?你讓AI總結這篇文章的內容就算讀懂了我要說的話了嗎?你想要學習的又是什麼呢?
或許網際網路會加深一代人的達克效應,笨的以為自己聰明得很,大智若愚的人反而被視為老害。
扯遠了,回到人生課題上。網路不全是壞東西,多謝有了網路這個cyber-space能讓我們在這裡短暫作夢,跨過地理維度實現,讓一輩子也不能在路上碰面的人能夠交流思想,認識臭味相投的朋友。可是人終究要回歸meat-space,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
我很喜歡Minecraft裡面打倒終界龍之後,「終末之詩」的內容:
在他深陷遊戲之夢時,他選擇以這種方式想像出形形色色的事物。
文字編織出一種美妙的介面,非常靈活。並且勝過凝視這畫面後的可怕現實。
是的,他還沒有到達最高的境界。要抵達那層,他必須走完生命的長夢,而非遊戲中黃粱一夢。
在他們的長夢中,目中所及的不過是現實的冰山一角。
曲終人散,黃粱一夢。玩家開始了新的夢境。玩家再次做起了夢,更好的夢。玩家就是宇宙。玩家就是愛。
你就是那個玩家。
醒來吧。
(節錄,欲欣賞完整的詩作請到 Wiki查看。)
看吧,讀人文學科怎麼沒用,嘗試用存在主義解釋面對現實的理由就夠充分了。不論是網際網路,還是你心目中所創造出來的那個理想世界,為之奮戰的過程,不免會身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可是如果不能最終有所產出,只故於滿足自己的心裡的話,那麼就會對生存造成危機。
因為要經歷過,人才算是活過,不論是悲傷還是快樂的記憶,都是由這人生體驗出來的。因此發生了,面對它但不要被打倒。
試著不把一些事情想得太大,宏大的目標有了,先從改變身邊的小事物開始,漸漸的漸漸的,然後等待奇蹟,時候到了,星辰就會來迎接你。
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有拓展人脈,即使只有個位數也好,不一定要成為萬人迷,不一定要討好所有人,不一定要照顧到所有人感受,不一定要家和萬事興。因為人們終會認知到,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彼此的。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舊劇場版》中,真嗣放棄全人類融為一體所播放的音樂〈閉塞の拡大〉。這段音樂是這麼安祥又激昂,每當聽到這音樂我總是會想到生命之海的海浪拍打岸邊的畫面。
總覺得看完挺虛無的不是麼,其實這段是有正面含義的,轉述 Youtube下面留言的見解,那就是:AT力場(心之壁)存在於每個人心中,背後躲著的都是渴望被接納的人。所有人融為一體,看似理想,但其實不然。學會接受現實活下去,接受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正因如此才是人。每個人得先學會接納自己,才能去接納別人。
「只要有活著的希望,哪裡都能是天堂。」
由此可見,在經歷一切苦難之後才找到接納自己存在的方式,了解到人們之間不可能完全理解對方,卻仍要試圖生存下去。想要交流,與其用虛無網路的數字來獲得認同,不如多活動下嘴巴肌肉吧。
「夢是什麼?那是現實的延續。現實又是什麼?就是夢的結束。」
就算人生是一場夢,那又如何,不妨找更多人來一起作夢。
追求夢想理想的追求,認知到人類是有極限的,但也不要放棄做人。最直白的說就是,「好死不如賴活」。只要在夢想中加上一點調味料,稍微調整一下作法,那麼就會變成理性的想望。
聽完了這多雞湯可能還是難以消解你我心中的痛苦,這很正常,我又不是催眠師。可是你要記著喔,即使是泡影之夢,凡是做過了就必然留下價值,在未來的時候終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派上用場。
And if your head explodes with dark forebodings too. I’ll see you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因此,堅強的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