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病了,或者是單純老了,沒辦法沉浸在遊戲裡面。覺得遊戲不好玩、對遊戲失去熱情的人,有個形象的詞能夠這樣稱呼:電子陽痿。
玩許多手遊都覺得不好玩。因為修了一點心理學課還有遊戲設計理論課程,玩遊戲的時候都會想著這個橋段是不是刻意設計好的,迫使玩家沈迷的要素。你知道的?有點職業病的感覺?一直跑出第四面牆,吐槽這邊劇情是三小。比如我就常常在想,《蔚藍檔案》把一個章節碎屍成很多節的短劇情,是不是就是針對手遊玩家速食特性開發的?一節劇情加上戰鬥不到5分鐘就能看完,很符合零碎時間遊玩的用戶的操作習慣。另一方面,很多從電腦版簡化來的PVP對戰遊戲,也是朝著幾分鐘一局的方向設計的,像是《傳說對決》對時間繁忙的學生族群就很友好。
陰謀…這全都是陰謀…那些號稱佛心、休閒的遊戲,背後也都是開發團隊想著要怎樣榨取出全部的價值。
有時候覺得遊戲設計太複雜是不好的。我可以繼續玩《艦隊Collection》這款糞game體會悲壯感,部份原因是沉沒成本,畢竟玩了十年了。但是《碧藍航線》就玩不下去,要照顧的東西太多了,好複雜。如果有一天能放棄沉沒成本,或許手頭上常玩的遊戲也就能輕易放棄了,回坑的那一天再也不會到來。情懷之類的打動不了我,因為目及之處只剩虛無。
手遊方面,玩放置卡牌類的遊戲嫌無聊,好像很多遊戲除了舔角色就沒什麼特色,最後還不是都在比數值戰力,然後轉頭去玩家社群看梗圖,上Pixiv找本子打手槍,角色很色要射了,然後呢…?玩益智類的腦袋又不靈光,會追求三顆星評價逼到強迫症發作。動作類的更不必說,我的操作技巧都是負責戳人的。假若跳說手遊,去玩PC大作,又覺得…好漫長,玩不完的壓力。Steam遊戲庫陸續買了一些知名作品,可是全破的沒幾款。明明小時候可以研究攻略一整天,把《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破到進度100%,為何到了《俠盜獵車手V》卻連四分之一劇情都看不下去。我不想說是因為手機媒體的興起,導致attention span跟著縮短了?彷彿越來越沒耐心。我們不禁想問,電子陽痿是絕症?還是小感冒而已?有可能好嗎?
嗯啊,我打遊戲是沒特別厲害,反正在哪個遊戲大概都是LOL的銅牌等級,但衝勁是最重要的。假若沒有這份幹勁,任何遊戲都會玩不下去。話說,玩遊戲需要作業用BGM的,有時候玩需要農的遊戲就好像在工作一樣,需要打造充滿幹勁的環境!《東方Project》的原聲帶和《悲慘世界》音樂劇都是十分適合的素材。嗯?這兩個題材也差距太大了吧!講到作業感重的遊戲,艦隊Collection就是一例,2018年以前玩最瘋的時候還會半夜爬起來打到凌晨,現在老了得早睡。2016年,在那個3-2還可以練級的時代,因為Windows 7電腦只有2GB RAM(G41晶片組,主機板北橋內顯,跑Ubuntu都會喘死。倒是幾百塊的揚聲器從當時用到現在還沒壞),跑一個瀏覽器加上Flash遊戲就耗光系統資源了,剩下的東西只能開一個Youtube分頁,所以要慎選播放的音樂。通常,從東方紅魔鄉放到東方永夜抄的BGM就很棒了。
需要進一步音樂欣賞的,好似在聽廣播劇的,就放我最愛的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舞台劇錄影或者2012年版電影的原聲帶都可以,開頭的24601台詞都會背了。演出大概三小時,事情就能順利做完。後來知道了foobar2000這個不吃資源的Windows播放器則是後話了。到更後來,改聽Pink Floyd的超長歌曲當作業用BGM,例如〈Atom Heart Mother〉〈Echoes〉〈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所以幹勁是隨著年月增長慢慢消退了,以前沒日沒夜玩遊戲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或許,把遊戲搞得在上班是讓人慢慢厭倦的一個因素。反正我是很難回到以前剛入坑FGO,沒日沒夜跑主線劇情的瘋魔程度了,玩遊戲總是覺得作業感重。就連開《Minecraft》或者《俠盜獵車手》在開放世界裡探索的動力都沒剩多少了…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現在玩《War Thunder》都不太想進對戰,而只是試飛飛機兜風。
知乎有個回答講的不錯,覺得遊戲不好玩了,是因為外部世界有更好的東西可以追求。或者講負面一點,外部世界的壓力已經大過遊戲能帶來的快樂了,腦袋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單純,並不是吃一球冰淇淋就能高興一整天的年紀了,可能要一顆SSRI才能至少趕走一整天腦內的烏雲。
更進一步說,做其他事情會比小時候瘋玩遊戲還要有收穫。追求人生更高的目標,或許不是遊戲能滿足的了了。當然,我不否定遊戲依然具有它的價值,只要玩者有一點覺得「好玩」的當下,遊戲就有存在價值。那麼我對遊戲的觀點,就是從生活必需品慢慢變成可有可無的娛樂了。
躺平吧!「電子陽痿」大流行,遊戲疲軟症的心靈避風港在哪裡? - UDN國際 既然本身不太玩遊戲,我也沒有啥理由去看別人實況當雲玩家——是的,幾乎是跟遊戲話題脫離了。我只能因為趕流行偶爾打聽一下新遊戲的情報,可要成為狂熱份子,很難。不,杰哥,我對新遊戲真的沒興趣。
或許、玩沒有壓力的電子小說當柚子廚是現在還能「享受」的遊戲型式,因為就像在追劇一樣,遊戲性薄弱。電腦的Galgame就是純粹的買斷制,遠離把賭場和妓院開在一起的業界生態。
人生的目的,遊戲的真實,其實都藏在Minecraft的終末之詩(End Poem)了。
這是打倒終界龍才會跳出的作品,作為遊戲終結的暗示,給玩家上一台震撼課程。有些玩家可能會跳過,畢竟Minecraft是「永無止盡」的遊戲。
但是細細品讀便能讀出趣味,裡面暗示玩家把遊戲世界當成真實,可是總有一天要從夢中醒來,繼續做名為人生的夢,了解到你是宇宙的一部分,你是被愛的。詩裡面有很多精妙的比喻,例如「告訴他如何活著,就剝奪了他體會人生的機會」。如果覺得讀文字太艱澀,那麼這裡有一部影片版。
The Reality of Minecraft’s End Poem by Pixel Plug
這部影片拍的實在太具象化了,這才是Minecraft真人電影該拍的主題吧。許多玩家都探討過Minecraft單人模式會越玩越孤獨的問題,比如早期C418的配樂都刻意選很孤獨的歌曲,我覺得那些音樂在生存模式聽來會更荒涼,1.17之後加入谷岡久美的音樂風格才稍微改變。如果不玩多人伺服器,靈感又逐漸枯竭的話,就會盯著方塊世界不知道做什麼好。這就是為什麼Mojang要加一堆RPG元素讓玩家有事做的原因。
不過,終末之詩其實很好的解釋了玩家繼續做夢的因素,只要人們的想像力不減,那麼這個無限的方塊世界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所以,慢慢從遊戲中醒來吧!但偶爾放寬心也不賴!或許某個遊戲會再度掀起興趣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