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對大學端的自由軟體之淺見,觀看電影《作業系統革命》之後的感想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Free Software
🗓️ 民國111年 壬寅年
✍ 切換正體/簡體字

作業要寫一篇電影心得,就拿作業系統革命這部電影當出發點,說明自由軟體為何重要、以及對大學端的軟體應用現況提出淺見。

作業系統革命

Revolution OS (2001)

*Youtube上有成大黃教授協助修訂的中文字幕版。

時值19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興起,一群駭客要打造嶄新的作業系統改變世界。時間向我們證明,在微軟統治下,使用者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我們需要其他選擇,尤其是尊重使用者自由的系統。

這部紀錄片敘述了20年以來,Linux系統與開源社群的發展過程。最初是由在MIT工作的理查史托曼,因為不滿Unix系統朝向封閉原始碼,也就是使用者不能任意查看即修改程式原始碼,甚至要為此付費,因此他決定設計一個新的系統,推廣自由軟體的概念,隨後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其中像是GNU GPL授權條款載明:使用者有查看修改分發原始碼的自由,修改後的程式也要開源。此份授權成為眾多軟體的法律依據。在大部分應用程式完成之後,林納斯托瓦茲撰寫的Linux核心正好填補空缺,於是一個可用的系統便完成了,足以跟商業性的封閉系統競爭,包括微軟Windows、蘋果麥金塔電腦等等。微軟在此之前已透過各種策略,在個人電腦市場取得巨大市佔率,Linux則是挑戰者。然而Linux卻在伺服器領域嶄露頭角,Linux開放原始碼的理念,除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透過網路參與開發,還有公司要用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的理念進行商業銷售。如果公司不賣軟體,改賣諮詢服務呢?此類營收模式,隨著殺手級程式Apache出現,做Linux的企業陸續上市,並獲得投資人肯定。這樣的模式使Linux逐漸進入人們視野。在埃里克雷蒙所著的《大教堂與市集》論文中,Linux的開發模式為市集的部份,大眾參與,夠多眼睛錯誤將無所遁形;GNU的編譯器和工具則為教堂,只由少數人領導開發。當然這都是自由軟體的開發模式,在網路普及的今天,自由軟體的開發者能輕易透過網路的Git平台讓大家參與貢獻,所以Linux及相關開源技術仍然很有潛力。

時至今日,Linux的發行版已高達好幾百套,大部分是免費的,因為有了大眾參與開發,在伺服器市場有絕對的優勢。不過,個人電腦市場的大眾仍然沒有培養起相關意識,我們先從最基本的軟體說起吧。對一般人來說,要換用開源軟體(論自由恐怕也不知道在說什麼,講開源比較務實吧)就是折磨,從小我們被培養成為習慣的奴隸,學校教軟體是因為職場會使用,然而如果軟體是封閉軟體,大家應該要繼續用嗎?為什麼人們不使用替代方案呢。好比說微軟Office就常是一個人辦公生涯的全部,嫌其他的開源方案難用、不習慣,是對自己基本的人權價值的不負責。

再如Adobe的Photoshop系列套裝可以說成為行業標準,跟Office一樣變成企業的標準工作能力。在這間學校也是一樣,我修的那些課,無一例外是使用閉源軟體,學會PS和剪輯技術後,我就想提出異議,交報告為什麼一定要用word檔案?為什麼ppt成為簡報的代名詞?政府推的odt顯然不是更好嗎。雖說不要跟自己的學分過不去,我還是在做畢業專題時跟英文系教授談過,docx和字型Time News Roman都是專有授權,就算它不收錢仍不改其本質,未來或許我們可以改用自由的替代方案。此外企業說要精通某種技術,不應該在「職位需求」欄位限定使用什麼軟體,尤其是封閉軟體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有替代品的情況下是可以符合需求的。然而看來提倡那些固定軟體工作模式的人們,只想把人培養成技工,而從未懷疑自己使用的東西,究竟有沒有探索其本質組成的可能。

應用程式方面如此,個人電腦系統方面就更讓人失望了。Window仍然高達5成佔有率,隨後是蘋果的MacOS,Linux眾發行版的市佔率聽說超過了沒人用的Win8(不到10百分比)。這二個系統很好的照顧了電腦白痴,讓人輕易上手。不過把人教育成白痴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呢?假設使用者只要會點點點完成任務,這樣我們會說它算懂電腦了嗎?顯然不夠。如果終究要學程式,為何不選擇連系統本身,都毫不隱藏的展現給你看的系統呢?蘋果用戶竟然大言不慚的說,用蘋果有品味、很潮,那不過是從一個圍牆花園跳到另一個圍牆花園而已,若論開放性,Windows還比MacOS自由呢。延伸到手機系統上也是如此,賈伯斯說人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我給你們設計了白痴也會用的系統,久而久之形成一套體系。如果統治者聲聲說為你好,犧牲個人基本權益,真的該這樣的嗎?讓自己的權利掌控在別人手中,不能有其他選擇?基於Linux開發的Android手機雖然還不夠自由,但這是手機界能跟閉源陣營叫板的大殺器。在手機方面,Android比電腦上的Linux還成功。雖然如林納斯說的,人們不會直接使用作業系統,大眾也對電腦原理普遍沒概念,但Android確實有功。所以,是時候發展不被Google主導的Linux手機系統了。

除此之外,常見的娛樂軟體附著於封閉平台,使人們難以脫離,看看遍地的閉源遊戲和多媒體版權機制(例如DRM)就知道了,捨棄自由權益換取快樂。這不是在說這些東西是奶頭樂的陰謀論或是我支持共產主義什麼的,而是說人們應該有知的權利,甚至是遊戲也要如此。開源遊戲發展的很鬆散但也要有一定成績,因為他們不懂得像商業公司一樣,用黑盒子式運作的軟體讓玩家成癮,進而控制使用者吧。強調遊戲也要開源是有點不合理,尤其美術、文本方面很難與開源程式相提並論,不過近年來興起的「創用CC」授權條款同樣能保障作者權利,但是要用於商業行銷仍有困難,因為若藝術賣的是稀缺性,創用CC就類似做公益了。不過至少藝術作品可以試著放在開源的載體上,讓大眾取得後不容易被閉源程式所控制。

最後強調的一點是,自由軟體、開源軟體不強迫加入,不然就會變成共產黨,因此除呼籲外,政府等大型組織加入推廣也是很重要的。另外保持開放態度何嘗不是好事,因為按照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嚴格定義,現代社會的機器硬體的軔體有一大堆是閉源的,因此實務上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使用閉源軟體,只能盡力讓大眾知道這些觀念,並勸說大家使用自由軟體的解決方案,參考佛陀傳道作法,採取中道才是明智的。所幸在台灣各界人士努力下,Linux和開源社群已有起色,政府也有努力投入,因此未來仍然是光明的。

最後進入自吹自擂的橋段:本文章在Linux發行版openSUSE上使用LibreOffice撰寫,被迫只儲存成docx格式,屬實委曲了我呢;使用自由的瀏覽器Firefox上傳至數位學習平台和Line繳交。補充一點,Line這種通訊軟體可謂惡霸封閉軟體的典型代表,台灣人習 於被這種在世界格局上屬三流地位的通訊軟體綁架,就為了幾個破貼圖,而不去學著用Telegram、Signal之類的更好方案。很喜歡魯迅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麼?」跟亞洲人講人權,真的是在對牛彈琴嗎?

相關文章

動漫畫作品可以「開源」嗎?談《創用CC授權》套用在藝術創作的實例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Creative Commons Free Software
辦公套件與其格式的稱呼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Microsoft Office
學習Linux的歷史過程與心得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Distro-Hopping Ubuntu PostmarketOS Termux

留言板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要討論程式碼請用Giscus,匿名討論請用Disqus。

這是Giscus留言板,需要Github帳號才能留言。支援markdown語法,若要上傳圖片請貼Imgur連結。您的留言會在Github Discussions向所有人公開。

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