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還買黑膠唱片可真是"Out of touch" (雙關)
為什麼要買CD,甚至黑膠?在這個億萬泥污人充滿電子荒原的時代?
論音質,我買的耳機都比CD便宜,何來音質可言?最近把無損的Apple Music退掉,改當免費仔聽Youtube Music了,想要真無損就是抓盜版FLAC來聽。
論情懷和復古,完全沒經歷過以前的時代,只能透過聽經典搖滾,或是用蒸氣波的方式回到過去。因此說黑膠能帶來回憶,能感受到的也流於表面。
除了復古和情懷外,其中一個能說服我的因素就是:「反DRM」。以前賈伯斯的時代,iTunes購買音樂是沒有DRM保護的。但是串流興起後,那些加入收藏庫的音樂卻再也不是你的。
要真正擁有音樂作品,買實體出版物是個選擇。
1. 入門唱機#
2022年11月,家人在網購平台看到了Years stay HY-T01的入門唱片機,大約2000台幣。
Years stay是中國品牌,台灣茶几王有代理進口。
跟家人合資買的,這台唱機的價格都快能買一塊樹莓派了!
這台唱片機做成復古木質手提箱的樣子,內建喇叭。根據網頁說明,這台仿造的是英國Goodmans Ealing唱片機的外觀。
外型方便攜帶,可是LP大小的唱片是不可能跟著這個唱機帶著走的。
打開上蓋就能看到按鈕。本身還能當藍芽喇叭呢,多了聽黑膠以外的功能!雖然只有SBC。
後面有Line Out的端子,可以分成左右聲道輸出。
2. 黑膠唱片何處尋#
在實體店面買比較有趣吧。
要買誰的專輯嘛,我主要是想找1960 ~ 1980左右的新浪潮、前衛搖滾之類的曲風,理想情況我是希望能找到Pink Floyd和The Flaming Lips的專輯。
啊哈哈,台灣怎麼可能有人會買這兩團風格的專輯,更何況二手的。
以台南市來說,自從德安的誠品倒了之後再無黑膠唱片能買。南紡購物中心的誠品完全沒有賣黑膠專輯,只顧賣電子書。
北門路的五大唱片能買到近年Remastered的黑膠,但都是經典名人的專輯,例如Gun and Rose、Michael Jackson的紀念專輯等等。
在網購之前去二手黑膠唱片店逛逛,台南火車站後站的珍古書房有些許收藏,我在這邊買了Styx的《Kilroy Was Here》,著名的歌曲為〈Mr. Roboto〉和〈Don’t Let it end〉。
位於南門路的笛笛唱片收藏較為俱全,還可以試聽。即使沒有我要的樂團,品相良好的狀況下還是再買了二張黑膠:
Daryl Hall & John Oates的《Big Bam Boom》,著名的歌曲為〈Out ouf touch〉。
The Alan Parsons Project的《Eyes in the Sky》
其實對我而言,買到的唱片都是One hit wonder,整張專輯只有一兩首歌好聽。沒辦法像Pink Floyd那樣專輯每首都能當主打。不過這個認定標準很主觀,Pink Floyd寫的〈Seamus〉整首歌都在狗叫,跟Beatles的〈Why Dont’t we do it in the road?〉一樣無釐頭,怎能當主打。
Flaming Lips的表現更不穩定,早期的實驗風格跟Pink Floyd 1960年代的一樣濃厚,要到《The Soft Bulletin》後才穩定些。
可惜我最喜歡的團體在實體門市都沒見到。看來剩下的得去外縣市找,或者網購了。
3. 聽黑膠唱片後#
將唱片放到唱機上,再將唱針放到唱片最外緣,開啟開關。隨著沙沙的炒豆聲,古老的音樂從中放出來了。
最麻煩的是聽完五首歌就要換面。有二張保存狀況不錯,不會有跳針情況,只是Styx那塊就需要清洗了,最外側的音軌會跳格。
聽完了總覺得有點空虛。對不玩音樂器材的人來說,搞黑膠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東西,是自殘。就跟你向macOS和Windows用戶強調Linux有最多的自由,連開機管理都有GRUB和Systemd能選,但是他們才沒興趣關注開機程式是怎麼運作的。
看過有人說有iPhone還買iPod touch幹嘛,就情懷二個字,ifanr還能寫 整篇文章護航,真是服了!
看向我的/dev/sdb
硬碟裡面的FLAC音樂收藏,我覺得在現今的社會,他們還比較有實用意義。我可以拒絕聽DRM保護的串流音樂,改使用Web 1.0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技術:下載盜版高音質音樂,或是我自己買正版CD專輯rip成FLAC檔,接著找一些好一點的設備放出去就行了。將這些古老音樂媒介轉成數位儲存,同樣也是擁有不是嗎。
這下,黑膠的收藏價值勝過實用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