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裝Debian 11 Bullseye吧!將其安裝在Ivon的微星筆電上。
Debian是全由自由軟體組成的Linux發行版,屬於骨灰級的Linux發行版之一。著名的Ubuntu便是從Debian延伸而來,如果你有用過Ubuntu應該會很熟悉。
Debian目前最新的穩定(stable)版本是Debian 11,代號Bullseye,適合伺服器和個人電腦使用。不過Debian預設只提供自由開源的軟體,某些硬體可能會碰到問題。Debian安裝後無法開箱即用,還要做額外調整,本文將會詳細說明。
我將會討論如何安裝桌面環境為KDE,語言為正體中文的Debian 11。
Ivon的這篇文章參考Debian官網的AMD64安裝手冊所撰寫。
0. 硬體資訊
- 筆電型號:MSI Modern 15
- CPU:Intel i5-1020U
- GPU: Intel UHD 620 (內顯)
- GPU: Nvidia MX350 (獨顯)
- RAM: 16GB
- 磁碟:NVME 500GB
1. 製作Debian 11安裝隨身碟
Ivon使用的是Debian官網推薦下載的Netinstall ISO,也就是網路開機,檔案不到500MB,開機後透過網路下載套件安裝系統。Debian官網還有提供其他ISO,像如果你有用過Ubuntu,你該會想安裝前試用系統,那麼下載有預裝桌面環境的「Live CD」版本會更好,只不過檔案就會變成好幾GB了。
-
至Debian官網下載ISO。
-
安裝balenaEtcher,依照螢幕指示,製作開機隨身碟。
-
將電腦關機,重開機進入BIOS,關閉Secure Boot,設定為UEFI開機,再設定以USB優先開機。
-
開機選取第一個選項進入Debian安裝界面
2. 開始安裝Debian 11
Debian的安裝界面還算直覺,不過它不會載入非自由的韌體,很多無線的網路卡可能會無法啟動。在此建議先使用有線光纖網路安裝系統,Debian開機後會自動用DHCP連上網。
安裝過程每十分鐘要動一下滑鼠不然螢幕會熄滅。
-
安裝語言選中文
-
地區選台灣
-
鍵盤選中文
-
Debian會偵測需要非自由韌體才能啟動的硬體。這個我們後面再處理,這裡選否
-
設定主機名稱。網域名稱可留空。
-
設定Root帳號的密碼 (注意:Root密碼可留空。如果你設定了Root帳號的密碼,後面要手動將一般使用者加入sudoers)
-
輸入一般使用者的名字,並設定一般使用者的帳號密碼。
-
分割硬碟的階段,選取使用整個磁碟,刪除所有硬碟上的資料並安裝Debian,之後一直下一步。
-
Debian預設會建立EFI分區、EXT4的root分區、SWAP分區。點選是寫入硬碟。
-
套件管理員(APT)的區域選台灣,伺服器Ivon個人是比較愛用選國網中心(NCHC)的鏡像站。下一步的Proxy留空。
-
最後一步驟,安裝桌面環境。這裡我勾選KDE Plasma,內含常用文書軟體和工具程式。再勾選安裝SSH服務。
-
等待進度條下載安裝完成。
-
看到安裝完成的畫面就可以直接拔掉隨身碟了,接著按下是,電腦會重新開機,進入新安裝的Debian系統。
3. 將一般使用者加入sudo
因為在上述的安裝過程設定了Root的密碼,因此登入後要手動把自己加到sudoers裡面,否則會無法使用sudo指令。
-
按KDE桌面左下角,在應用程式列表找到終端機「Konsole」
-
輸入
su
,輸入Root密碼,切換成Root
|
|
- 編輯
/etc/sudoers
:
|
|
- 在
root ALL=(ALL:ALL) ALL
下面加入你的帳號,如下所示:
|
|
- 退出Root
|
|
- 測試能否使用sudo執行APT指令。
|
|
- 另外根據Debian Wiki,Debian安裝程式安裝的KDE桌面僅是
task-kde-desktop
套件,少了一些元件,建議將剩下的補齊:
|
|
4. Debian的套件管理員用法
Debian的套件管理員為APT,一般使用者執行需要加sudo。
更新套件庫:
|
|
升級所有套件:
|
|
搜尋套件:
|
|
安裝套件:
|
|
安裝deb檔:
|
|
5. Debian中文化和輸入法
Debian安裝程式應該已經將系統設定為正體中文。
Debian預設安裝的是Fcitx5+新酷音輸入法。KDE可在系統右下角找到輸入法設定。按CTRL+空白鍵切換新酷音輸入法。
如果需要其他輸入法,就把Fcitx5相關套件全部裝完:
|
|
6. Debian啟用non-free的套件庫
每台電腦多少有需要非自由(閉源)的韌體(firmware)才能驅動的硬體,例如無線網路卡和Nvidia顯示卡。
Debian因為是強調自由軟體的發行版,預設【不啟用】非自由的軟體套件庫,於是很多專有軟體(例如Steam)和專有韌體就會無法下載,你需要自行啟用。參考SourceList - Debian Wiki。
- 使用以下指令啟用
contrib
和non-free
的套件庫:
|
|
- 更新軟體套件庫
|
|
7. 載入Wifi和藍芽的驅動程式
這台筆電的無線網路卡包含Wifi和藍芽,需要非自由的韌體才能運作。
- 用指令
lspci
查看PCI裝置,Network controller就是無線網路卡:
|
|
- 記下網路卡的ID,用指令
lspci -vv -s 00:14.3
查看詳情,可得知型號為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AC 9560
|
|
- 到Debian Wiki找該無線網路卡的驅動安裝方法。像我的是Intel的
iwlwifi
,因此只需安裝對應的套件並載入核心模組即可:
|
|
- 安裝完後重開機,KDE應該就能用系統右下角的圖形界面控制Wifi和藍芽連線了。
8. Debian如何安裝Nvidia驅動程式
- 首先偵測電腦的顯示卡型號,例如我的顯卡是Nvidia MX350
|
|
- 因為上面已啟用non-free儲存庫,直接安裝Debian 11的最新版Nvidia驅動程式
|
|
- 安裝後重開機,執行
nvidia-smi
指令查看驅動是否正確安裝。
另外,這台筆電是雙顯卡,Debian開機後預設仍是Intel內顯,需要利用NVIDIA Optimus技術才能在內顯與獨顯間切換。
Debian Wiki有提到各種解決方案,我個人偏好內顯與獨顯擇一,僅用一張卡顯示螢幕。
9. 設定防火牆
這裡Ivon選用UFW當防火牆前端。
- 安裝UFW
|
|
- 設定預設規則,允許所有連外,封鎖所有連入,只允許SSH
|
|
10. 安裝Flatpak應用程式
Debian為求穩定,穩定版大版本之間更新會隔很久,導致部份軟體太舊。因此用Flatpak安裝程式可確保跟其他Linux發行版一樣下載到較新版的應用程式。
- 安裝Flatpak,以及與KDE Discover應用程式商店整合的套件
|
|
-
重開機。
-
Flathub有各個程式的安裝指令。
-
你也可以開啟KDE的Discover商店安裝Flathub上的應用程式(點進去應用程式,右上角來源選Flathub)。Flatpak應用程式安裝不需要sudo。
11. 結語
Debian安裝並沒有那麼容易呢,尤其以個人電腦來說,比伺服器多了桌面環境和硬體設備,因此需要額外設定。
不過自行設定的過程也能讓你更了解Linux系統,並體認到Debian「尊重使用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