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1992年昇陽電腦 (Sun Microsystems) 以BSD Unix為基礎研發了Solaris作業系統,用在自家的商業伺服器上,之後昇陽以類似自由軟體的《CODL授權條款》釋出開源版本的openSolaris。
2005年甲骨文 (Orcale) 收購昇陽電腦後便中止開發openSolaris,於是出現了社群主導的Illumos專案,繼續開發能跟商業版Solaris二進位相容的免費作業系統。
openIndiana就是illumos系統的發行版之一,提供圖形化安裝界面,開箱即用。
下面簡介虛擬機安裝openIndiana的過程,最新版代號為"hipster"。
1. 安裝openIndiana#
從 openIndiana官網下載Live DVD ISO。在Orcale VirtualBox建立虛擬機器,選擇Solaris 11作為設定檔,建立32GB硬碟。
開機後按下Enter,輸入
7
選擇繁體中文後Enter,之後會進入桌面。點選桌面「安裝OpenIndiana」圖示,下一步,
勾選使用整個磁碟
選擇地區
設定語言
設定Root與使用者帳號資訊。
按下確定,開始安裝,安裝時可能需要網路下載套件。之後關機,移除安裝ISO重開機。
2. 軟體套件支援度#
openIndiana預設使用的檔案系統是「ZFS」,這也是Solaris的賣點之一。順帶一提,因ZFS的授權條款跟Linux核心不相容,所以Linux社群另外開發了Btrfs。
openIndiana預設桌面環境是MATE,內建明體以支援中文。這個風格的界面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熊貓論壇,不過MATE還是可以安裝主題的。
根據 Orcale手冊,Orcale Solaris有內建中文輸入法。但是openIndiana就要自行下載,目前只有ibus框架的注音。
openIndiana使用PKG套件管理員,更新並安裝輸入法:
sudo pkg update
sudo pkg install libchewing
至於桌面軟體…
雖然有Firefox和GIMP
但也就這樣了,跟FreeBSD比起來,會有更多東西要自己編譯移植。
桌面環境基本上就MATE和GNOME…缺乏KDE和XFCE的套件。
主要還是偏向伺服器用途,openIndiana另外有支援Nvidia顯卡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