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主流社群媒體大多是外國公司經營的,不過在我心目中,只有Twitter被我視為一個仍屬於外國的社群媒體。意即是說,台灣相對少人用,那是「外國人的地盤」。
簡述我玩Twitter的歷史:這個帳號@Ivon852早在Twitter改名為X.com之前就已經加入了,這個月是第11週年。初期是用來追蹤一些Twitter的Minecraft PE外國創作者帳號,還有追蹤畫R18同人本的日本繪師消息。2020年我開始製作Minecraft Bedrock模組後才積極更新動態,大部份是用英文報導開發進度,還加了一票Discord好友獲得友善互動。大概2022年之後意志消沈,Twitter便很少使用了,還把過去追蹤的幾百個帳號都退追了,堅壁清野,只有偶爾在上面轉推一些資訊消息。現在慢慢把過去的帳號追蹤回來,主力追蹤的是FOSS開發者以及Linux方面的消息,還有喜歡的日本繪師以及Minecraft資訊。是的,即使開源社群偏好Mastodon,但還是有許多沒那麼純的用戶,會受不了大公司誘惑,繼續待在主流平台。
曾經我的Twitter bio放的是:「獨立、反共、建國」的標語,不過太政治廚就刪掉了。只留下「我喜歡軍事飛機和FOSS文化。」
不過我還是不知道從何重新開始 ———— 對比我在Reddit上混的還算可以,Twitter不知道怎麼重新起步。
以前我對外國網站不熟悉的時候,是專門把Reddit和Twitter當黃網在看的,正如一些中國人講的:「翻牆看黃不是來看政治的」,又有人說:「翻牆還愛黨,必是狗娘養。」
但是有點英語能力之後就發現這個世界很大,侷限在這種認知之下會錯過很多東西。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英語就好像看到象形文字一樣的心態,覺得it’s all greek to me,下意識的迴避說我看不懂,所以不想了解他們的文化,還不如看中文內容待在舒適圈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真的蠻可惜的呢。
但不知道為什麼,玩Twitter這種外國的社群媒體有個使用趨勢:「遠的都追,近的不追」這意味著我潛意識中認為(儘管不願意承認)追蹤帳號應該都是外國人為主的,包含歐美、日韓、東南亞、西語國家和其他地方,台灣人和中國人不應該、不配在這裡追蹤。這跟使用Facebook和Threads的氛圍不一樣,這裡講中文人很多,也確實Threads在台灣特別紅,不自覺之間形成了這裡好像是我們地盤的錯覺。
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ㄦ
不過Twitter就不是這樣了。不知道為什麼有這種心理,可能是想要維持一種朦朧距離感吧,可以看異國文字幻想並互動,不要講我熟悉的語言,那讓人感到噁心。
就拿繪師來說,日本繪師都是追好追滿,看新作品情報,還有隨手po的生活動態。我偶爾會買作品支持,然後留言擠出一句辛苦了的日文。
但是台灣繪師我就有一種膈應感,儘管大手很多,裡面也有我很喜歡的作品,總覺得…他們不配畫這些東西?(你J8誰呀喂www完全沒立場講這種話)這心態真的很搞笑,我曾經打手槍打到一半發現本子作者是台灣人或者中國人,產生厭惡心裡,就軟掉了,蛤!?當他們作品出現了我熟悉的台灣文化事物的時候,就覺得某個幻想世界崩壞了。這大概是某種崇洋媚外的心態體現,我這下是名符其實的「殖人」了,正在努力戒除這種心態中。又或者是說,本質上跟一些人一樣,將虛擬世界當成另一種不可干涉的平行時空,尤其裡面表現的文化與自身所處的環境越是大相逕庭,就越是給人能夠遁入其中,逃避現實的感覺。那個怎麼說的,有些人看偶像結婚就會發送死亡威脅過去的那種心理吧。
這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長期以來,我一直困惑社群媒體發言應該使用何種語言,尤其是Twitter。畢竟我不是什麼大人物,沒有像hololive必要開什麼「official EN account」副帳號來發英文版內容吧。
鑑於Twitter中文圈的正常人太少,塔綠班、支黑、小粉紅、姨粉、鍵盤台獨戰士、皇漢與鍵政魔佂人太多…額,不對,我對Twitter中推的政治圈已經放棄參與了,上面我比較看的下去得竟然是抽象民國派的言論,例如「夜音華」「王志安」這種的。但我覺得精神病還是太多了。在台灣,Twitter相較於Facebook,仍是小圈圈的樣子,所以才有那麼多台派瘋狗。Facebook上多方勢力已發展多年,什麼黨都有一定聲量可以分庭抗禮 ———— 包含共匪大外宣,而不會只有一言堂的情況。不想看的退追蹤就好了,不愁找不到同溫層,也不會動不動被演算法推送瞎挺民進黨的發文。這可不是我在瞎說,搜尋批評民進黨的社群,Facebook到處都是,批評柯文哲的也很多,但Twitter幾乎沒有半個批評民進黨的有影響力大帳號…除非你把小粉紅和民國派也算進去啦。國民黨和民眾黨如果可以加強經營Twitter就好了,平衡打擊。這樣倒覺得祖克伯沒那麼壞了,Facebook雖不能發色圖,還有隱私問題,但確實凝聚了台灣半數的民意到這個平台。
我甚至可以滑坡一點的說:「正常人誰會用Twitter看色圖以外的東西?」這是PTT鄉民講的,不是我說的。
有一種可能是說,Twitter對台灣相關的公共議題的態度間接影響了我對中文內容的接受度吧。
總之,不想每天一突開Twitter,就被中推烏煙瘴氣的討論品質濺的滿臉噴糞,我現在索性不追蹤任!何!講!中!文!政!治!的!帳!號!
回到正題,很難找到同好,其實還是有找到一些,不論是臭味相投的geek還是願意分享生活的歲靜,但真的百年難遇,至少跟Facebook比起來是如此。所以在Twitter我是偏向用英文發推的,甚至還想過用日文?以前用Mastodon的時候也是如此,簡單脫個支。
因為覺得英文的觸角比較廣,跟Facebook與Threads不同,Twitter要找到講中文的同好真的很難。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有些部落格文章我真的不想用中文發,因為在台灣沒什麼市場,就算是在人口很多的中國有興趣的人也不多。
硬是發文,最後得到的多半是關懷的眼神,不然就是「嗯,跟我想的一樣」的讚嘆,然後就沒了,難以有後繼討論。試過PTT、巴哈、知乎皆是如此。若是po在Reddit或Twitter,更容易吸引到有興趣的人士,當然,我要刻意用英文寫。比如,自由軟體,Linux手機PinePhone發展,Termux的資訊等等,在中文圈跟人分享資訊還要花大把時間介紹背景知識。如果討論議題的時候連FOSDEM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其實沒有必要跟他們多說,不如把時間花在對專案上游程式碼做出貢獻。即使如此,台灣還是有人對這些議題有興趣,我知道他們存在,但可能忙著寫程式,無暇向人介紹你的偉業。所以我要繼續寫下去。泰戈爾說得對,“Live yourself as a light,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o by thy light, out of the darkness.”
如果用英文發推,並跟上全球的tag流行趨勢,就算是日常廢文(Minecraft基岩版模組開發、Linux雜學之類的)也能讓不同國家的人看懂,換到更多點讚,有時候連不太會說英語的日本人都還會來留個言;否則用中文發推無人問津,看上去就像是自閉兒在自言自語了吧。
我的小眾圈子還沒大到能用中文與親友團問候的程度,也沒有一定基數的「誇誇群」會來回覆我。
要得是真的很厲害,破百萬追蹤的用戶才有不在乎他人眼光,用自己語言發推的權利。
你走你的路 用我無法追趕的腳步 我也許將獨自跳舞 也許獨自在街頭漫步
也許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大頭症患者的妄想而已吧,你又不是股東,你怎麼用Twitter,怎麼看上面的用戶畫像,現任的混亂邪惡老闆才不在乎。就算有多少人逃難到Mastodon或者Bluesky什麼的,資本大手一揮,你們還不是乖乖回來用。
現在的Twitter越來越像是課金遊戲,一堆功能都在吸引你付錢。在Elon Musk收購Twitter之後推出Twitter Blue政策之後引起爭議,他曾在timeline貼一張嘲諷大夥的梗圖,說你寧願花錢去喝星巴克,卻連藍勾勾都買不下手。事實上,花錢就能買到藍勾勾的認證雖然可以給Twitter公司帶來大筆收入,但也助長了機器人與詐騙帳號更加氾濫,因為無從辨別誰是真實用戶。這是Twitter改名X之後Musk都尚未解決的承諾呀~
要秉持世界主義,就要先學會愛其他人,不捨近求遠,包括愛你自己身邊的人。
「去城牆中愛人吧,如果做不到只會重蹈覆轍而已,無論幾次都只會重演同樣的歷史、同樣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