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2024年10月21日。幾個月之後我又有了一點想法,補充進來。
如果再繼續用這台Linux平板當主力我真的會得自閉症,雖然我玩Linux這麼久整天堅持自由軟體好像也病得不輕了。
拋棄這台PineTab 2平板,換成iPad Air 6快有6個月了。最近要放假了,工作量不多,就想到拿PineTab 2出來短暫替換iPad Air 6角色,久違更新一下Arch Linux ARM系統,重新試試能否在工作場合使用。我現在已經很好的把iPad Air 6融入我的生活當作生產力工具了。這幾天突然換回PineTab 2,這頓操作下來,才短短幾天沒用iPad,我就覺得世界大亂了。彷彿又被打回到了以前那個地獄般的日子。
證明這台平板在發售了二年之後依然是一場災難。真無法想像沒有iPad Air 6之前的一年我是怎麼活過來的。誇張一點說,自從換成iPad後我就不再那麼自閉了!
在探索自由軟體的道路上走了點彎路,極左路線的錯誤給黨和人民帶來了莫大的傷害。經過一年後,便改擁抱資本主義的iPad了。
1. 事情好像不太對勁#
2023年,為了追求自由硬體,所以我用普發6000元買了Pine 64開發的PineTab 2這台號稱專門為Linux設計的ARM架構平板:Pine64 PineTab 2開箱評價,升級過的開源Linux平板
但是因為RK3566處理器效能太爛,加上Wifif與相機驅動出問題,以及出廠搭載極不穩定的Arch Linux ARM,死白的低色域螢幕,還有沒辦法乖乖在包包裡面進入休眠,讓這台平板用起來非常難過。慢慢地,日常使用的負面感受壓過了探索Linux世界的新奇感。二年前開箱文寫的問題,有小幅度改善,但很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Arch Linux ARM,某種程度比iPadOS要厲害。但是,Rockchip生態又略遜Raspberry Pi一籌。
用了二年的Arch Linux ARM系統。除了買來的時候重裝一次系統以清除KDE套件,之後就一直用到現在,沒有distro-hopping。其實是沒得選擇,因為其他發行版開發進度更為緩慢。
為什麼要買iPad Air 6,在幾個月前的要不要買iPad一文講過了,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效能,以及真正的手寫筆、iPadOS的直覺觸控操作介面,還有穩定的待機功能。這些PineTab 2幾乎不可能做到。
其餘勝過的PineTab 2優點也在iPad Air 6開箱文裡面有所體現了。我覺得手上主要的幾部電子裝置都跑不同作業系統,各有各的長處,那才是最刺激的玩法。不應該在不適合的地方強塞Linux。
最重要的多媒體影音,iPad Air 6各方面完全屌打,PineTab 2連播放一部720p影片都會吃光CPU資源,怎麼比呀!
iPad Air 6的螢幕真的是賞心悅目,用來看電子_女的螢幕色彩可不能像PineTab 2那樣washed out啊。左邊為PineTab 2,右邊為iPad Air 6,可以看到前者的螢幕真的是一片死白,完全沒有2023年電子產品該有的正常顏色,可能比NTSC 45%筆電的螢幕還糟糕。簡單來說PineTab 2螢幕就是辣眼睛,看5分鐘就會眼睛痛。不論是看影片或看電子書,畫面顏色都不是很理想。
Pine64論壇很早就有人問過PineTab 2螢幕的問題,但是得到的回覆多半都是"What do you expect?" 看來會買Pine64產品的客群很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而我就是買了並實際用過了後才知道這對人類來說還太早了呀…不對,是不適合給non-tech-savvy的用戶購買。就算是Linux enthusiast,不夠死忠用了也會落淚!
實際使用iPad也好幾個月了,用來寫筆記很滿意,偶爾接上鍵盤也能打點文件。我確信即使iPadOS沒有Linux的自由度,但我短期內應該是不會把iPad賣掉,改買Surface Go裝Linux的操作。
我知道,拿二萬台幣的iPad對比六千台幣的PineTab 2很不公平,就好像拿低階Android機卻羨慕iPhone那麼順一樣,畢竟價格決定了品質嘛。可,2023年的時候就算是中國廠商出的雜牌Android平板也沒有PineTab 2這麼不堪!Pine64真的不應該拿效能只夠做電視盒的處理器來做平板的…開個Chromium瀏覽器要30秒,播放Youtube 720p影片就會卡。
PineTab 2最大的問題除了硬體,還有軟體,改進幅度非常慢。已經發售二年多了,根據Wiki,社群到目前只解決了Wifi驅動和suspend mode的問題,藍芽和相機驅動不知道何年何月才生得出來。所以到底為什麼要用藍芽耳機在用的晶片BES2600啦!
還有系統問題,Arch Linux ARM是ARM架構中相對小眾的Linux發行版,跟Debian受官方支援的情況不同,Arch Linux x86的開發者跟Arch Linux ARM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缺乏開發者維護的情況下致使userland的程式也很容易出問題,比如GNOME 46的檔案管理器畫面閃爍,很長一段時間都還沒解決;有時候觸控螢幕還會莫名其妙失效,dmesg噴出一堆驅動錯誤。
有時候更新系統後,連GNOME GDM登入畫面也會炸掉。
硬體損壞的案例我沒遇到。我算幸運拿到品質還不錯的貨吧,Pine64論壇有人的PineTab 2玩沒幾下就變磚了。有趣的是,PineTab 2撐得比我的PinePhone久。2022年,把PinePhone帶在身邊玩了不到三個月(我真的把它當手機用,放在口袋上山下海),Wifi晶片就燒壞了,此後閒置。今年拿出來的時候,一氣之下把它肢解,再也沒辦法組回去,參見PinePhone當伺服器,失敗的案例。
結果…買了比較「正規」的Raspberry Pi 5取代那不成體統的PinePhone當作伺服器,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2. 要平板還是筆電?還是選Android和iOS吧#
在探索自由軟體的道路上走了點彎路,沒有穩定的步伐就貿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極左路線的錯誤給黨和人民帶來了莫大的傷害。經過一年後,便改擁抱資本主義的iPad了。確認Linux平板這條路是失敗了…我真的無法負荷一台每天開機都需要tinker的裝置,我只是想要一台能寫寫字、打打字完成工作的便攜平板。如果需要進階工作,還是用遠端桌面,或者拿正規筆電出門吧。
除了效能慢之外,還有界面設計問題。PineTab 2雖慢,但還是能瞥見Linux作為平板系統的體驗是怎樣的。這幾乎打破了我對Surface Go的幻想,我一直覺得iPadOS限制太多,或許買Surface Go裝Linux會比較好?可從PineTab 2的經驗來看,雖然擁有自由度,總體體驗不會比iPad體驗要來得好,尤其我大多數功能需要觸控的情況下。
PineTab 2要像平板不像平板,倒比較像筆電,這很大程度被Linux桌面的設計所限制。Linux各大桌面環境只有Phosh是能夠同時應付鍵鼠與觸控場合,GNOME僅適合變形筆電。Phosh這個Wayland合成器,最初是設計在Librem 5手機上使用的,後來變成PinePhone社群最受歡迎的桌面環境,它也適合用在平板上面。雖然界面非常精簡,但針對觸控做的功夫足夠,所以開發者已經很努力了。
但Phosh虛擬鍵盤的體驗用起來很hacky,加上90%以上的Linux程式沒有考慮觸控界面的設計,故界面操作起來大多很彆扭。就連瀏覽器複製文字的操作邏輯都有問題,更別說在純觸控模式下做正經事了!不接鍵盤會很難用。

雖然Phosh可以外接螢幕使用,變成桌面模式的視窗,但這功能筆電不早就有了嗎?那我就想,就算換台x86平板,沒有PineTab這麼lag的情況,還能忍受Phosh這種觸控界面邏輯嗎?
究竟想要平板還是筆電?如果兩個都想要,還是選側重觸控的系統吧!果然平板系統還是只能Android與iOS二選一,他們雖然側重觸控操作,但是近幾年來也開始改善鍵盤支援。如果想要偶爾用Linux環境,還是Android裝Termux玩玩X11程式就好。以Linux作為主系統的平板,就算能用Waydroid跑Android APP,看起來也是本末倒置。要是Linux系統與Phosh桌面根本就無法在觸控畫面好好使用,反而要常常開Waydroid存取那些專門為觸控設計的Android APP,那我還要Linux幹嘛?
還是務實的使用自由軟體吧!最起碼,裝置本身要是穩定的,我才能在上面將自由軟體用於日常生活,而非追求一種理想化的願景,得常常跟不穩定的系統搏鬥。Linux在電腦端很強大,不過行動裝置暫時還沒有崛起的跡象。
若還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買Linux平板,一定要買社群支援度和驅動支援度都非常好的裝置!現階段是x86架構的平板居多,譬如Surface。不要傻傻的當廠商白老鼠!ARM架構和RISC-V架構的Linux世界仍然處於西部拓荒時代!
3. PineTab 2的剩餘價值#
既然我犯了買PineTab 2的過錯,就要想這台PineTab 2的後路怎麼辦。
賣掉?
這下尷尬了,二手最好賣得掉啦,除非是超級有熱忱的駭客,否則不會有人想買這種破爛玩意兒吧,50收也沒人要!當長輩機都有困難。
在台灣這種Linux裝置很冷門,可能要歐美的自由軟體駭客才會有足夠大的市場,那麼上架eBay拍賣可能是個出路?不不不付跨國運費實在太麻煩了。
那麼就只能留著PineTab 2了。
我覺得訝異的是,PineTab 2帶出門重度使用一年後硬體沒有損壞,外觀只有鍵盤套有稍微凹陷。
為什麼那麼耐用?只要沒有驅動,就沒有硬體損壞的問題!(支離滅裂的發言)
那麼留著PineTab 2能做什麼呢?呃,當作有塊大螢幕的Rockchip開發機吧,附贈觸控螢幕這樣。
PineTab 2應該是基於Pine64 Quartz64板子所製造出的平板,我看過PineTab 2的拆機影片,它沒有像PinePhone那樣把電路板分成兩塊以適應緊湊的機內空間,故板子保留的很好,其實是可以取出來當開發板用的。圖片來自iFixit
不過我的手很笨,再加上PinePhone改造失敗的案例,應該不要這麼做吧。
身為終端使用者(非開發者),雖然我還沒有能力手寫驅動,給ARM Linux社群做出貢獻,但ARM開發板還有很多niche的領域能夠探索,比如測試Mali G52對Vulkan的支援度,了解如何在上面玩RetroArch遊戲、跑Box64轉譯x86程式,這些主題還是值得研究。
我還可以把PineTab 2當成大號的PinePhone,用於測試「Linux Mobile」觸控介面開發的怎麼樣,像是用來測試Phosh、Plasma Mobile、Ubuntu touch等等桌面。
還有,根據我操爆PineTab 2的經驗,Rockchip RK3566雖然連文書處理都很喘,但是做一些特定任務還是可以的。有很多開源掌機使用RK3566處理器,玩PS2以前的老遊戲執行的還不錯。
可是,實際把玩了Raspberry Pi 5後,才又一次的體認到,Rockchip處理器的驅動問題真的很嚴重。比如現在名為PanVK的開源驅動還在開發階段,致使RK3566的Mali G52尚不支援Vulkan。相較之下,樹莓派基金會(他們上市了,應該改叫樹莓派控股有限公司)將使用者照顧的好好地,全部的驅動給好給滿,衍生發行版非常多,社群討論也十分熱絡。
Rockchip驅動都是純社群開發的專案,似乎瑞芯公司比較在乎Android,而不想把Linux開源驅動完全放出來。於是就導致了開發進度緩慢。而且PineTab 2的問題不只Rockchip,其他Wifi、藍芽、相機等裝置的驅動都沒有進入Linux核心主線,得靠社群移植。
最後是我前面講到的Arch Linux ARM本身穩定度問題,系統更新後炸掉的機率比x86架構高出很多,讓我懷疑它本身能做開發機的可靠程度。我看乾脆還是裝Debian吧,但裝Debian的話功能就與我的Raspberry Pi 5重疊了。就使用體驗上,有大型組織撐腰的Raspberry Pi 5還是比較穩固的。
我發現英文也有「吃灰」的說法,叫做collect dust,嗯,沒錯,PineTab 2現在的主要功能就是放在櫃子裡面,吃灰!偶爾拿出來把玩。不要哪天就突然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