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在Pixiv畫18禁圖的瘋狂時光

年齡驗證

本頁面含有NSFW的成人內容,請問您是否已成年?若您尚未成年,請點選「否」離開本頁面。若您已成年,亦不可將本頁面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成年的人士瀏覽,或將本頁面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NSFW!未成年請勿瀏覽。*

2021年,因為變態課程要求,焦慮症越顯嚴重,所以我…開始畫起了髒圖。畫圖的時候可以進入心流狀態,讓人消解壓力。

對一般價值觀來說,我畫的是髒圖,而且算重口味的內容。這是符合我性癖好的真實顯現(manifest),不如說就是滿足我本身"Deep dark fantasy"所繪製的吧。

期間不過6個月,這樣的圖我繪製了20張以上。雖然有畫一些正常的軍機和meme的圖片。但大部份時候,我是抱著發洩性慾的心情下去畫的。

先談論作畫收穫,還有那些圖片的啟示。

使用Photoshop和低階繪圖板作畫

現在我對專有軟體可是恨之入骨(?),很後期才想到用Krita。當時是因為被Adobe的廣告話術騙到,買了一整年的會員,才深入學習了Photoshop的各個功能。Photoshop最好用的應該就是圖層遮罩吧,在畫上線稿後,將填滿顏色的圖層隔離出來,就能在上面塗抹陰影。雲端存檔PSD的功能也不錯,當時還有買iPad,其實是可以兩邊同步工作的…只不過彼時的我還沒有聰明到這樣做。

繪圖板部份,我用的是1000塊台幣的低階繪圖板,那個筆還要裝電池耶www,然後驅動程式只支援Windows。在畫的時候,我只是本能的利用以前學過水彩和素描的技法,用力的在塑膠板子上畫過,完全沒有珍惜的概念。因此現在這塊板子看起來就像是被貓抓過一樣,但是它很耐操,讓我完成一幅幅作品。

老實說畫圖基礎是趨近於0,以前只有學過業餘的水彩創作而已,素描畫的可謂是生靈塗「炭」。所以是從模仿人物動作、描圖,熟悉電子作畫開始。此過程大約一二個月。接著學到了偷吃步:利用以前學過的3D建模技術來擺人物動作,然後還買了Clip Studio,就為了用有物理計算的虛擬人偶…真是bo´-ts‘ai`-ji´。

畫下來對這些常見作畫和修圖軟體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為之後要轉換到開源軟體打下了基礎。

有小故事的圖

畫的圖背後都有些小故事,這邊是普遍級的,常自作多情的給原作附上一些額外意義,點選展開。

Nice Dream,金剛

Pixiv連結

昏睡之中,夢到紅茶,做個好夢,金剛。 But the sea would electrocute us all. 雖說憑我的技術難以重現專輯封面質感。但我確實做了一個好夢。構圖取材自英國樂團Radiohead在1995年發行的專輯《The Bends》。原專輯封面是一個CPR訓練用的人偶,因為設計師Stanley Donwood正好在醫院裡面發現這個人的臉龐很適合表達高興又哀傷的表情,因此相中後,成為專輯封面。值得一提的是,專輯封面的雜訊是拍螢幕所獲得的效果(在現代我們稱之為genius?),以及紅色的Radiohead字樣因Thom Yorke的堅持而沒有維持在正中間。The Bends專輯歌曲中的Nice Dream,這首歌曾出現在美劇《HIMYM》中。

American Pie 愛荷華

Pixiv連結

“The day music die.” 「音樂死去的那一天。」。修但幾嘞,這裡說的不是那部拍了好幾集的電影,而是美國歌手唐·麥克林在1971年發表的"American Pie",千禧年時瑪丹娜也有翻唱這首歌。長達8分鐘的歌曲,道盡了美國在二戰之後經歷經濟復甦、60年代搖滾樂開始流行起來、黑人民權運動,以及美國捲入越戰,直到最後嬉皮精神的沒落等。

歌曲中不斷重複的"The day music die"指的是1959年2月3日愛荷華州的一場空難,帶走了麥可林最喜歡的三位巨星: Buddy Holly、Big Bopper和Ritchie Valens。(小八卦: BB-61愛荷華戰艦是在布魯克林造船廠建造的)剩下的就是對過去的感慨,披頭四引起的英倫入侵,還帶來滾石樂團搞破壞。巴布狄倫後期風格的轉變,還有與反(越)戰運動一起興起的嬉皮士,在1969年的愛之夏後,此精神已不復存在。另外可以參照老鷹樂團的「加州旅館」這首歌,當中"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 nine.“也有類似的暗示。

1966年,時代雜誌的封面寫著大大的紅字: Is God Dead?

當然,音樂並沒有在1960年代真的死去,後來搖滾樂一直蓬勃發展到1990年代,延伸出各式各樣的派系。不如說現在的主流音樂才是…

去掉黑幕的版本。

Lady Stardust 松風

Pixiv連結

Yes, she was awful nice. Really quite out of sight.

原文本來就是he,不過這裡就…算了。出自1972年大衛鮑伊的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直翻為Ziggy Stardust和火星蜘蛛樂團的生與死。(伍佰與China Blue的概念?)

這張專輯改變了搖滾界,整張可以視為一個鬆散的概念專輯,講述地球還有5年就要毀滅,外星人Ziggy Stardust來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最後這位搖滾星君卻自殺了,或說被樂迷殺死。總之,事後參與錄製的團員,包括鮑伊 自己都說: 「這張專輯只有3首有連貫的故事歌曲,和其他歌曲加在一起。」 (Alan Light, 2016)

在專輯推出後的一年巡迴後,後來擁有變色龍之稱的鮑伊在舞台上親手把Ziggy Stardust這個角色殺死了,開始扮演他創造的下一個人格,且每幾年就換一種造型,準確地說他會不斷創造新的虛擬人格,讓自己在台上台下都扮演著另外一個自己。他亦曾嘲諷過青少年像螞蟻,一下迷這個又迷那個。

Lady Stardust的大意是描述樂團的表演狀況,Ziggy Stardust和火星蜘蛛聚在一起,進行表演。 亦有說法稱這是鮑伊在側寫他的合作夥伴兼競爭對手Marc Bolan。(Neil Anderson, 2019)

更多關於David Bowie和這張專輯的背景故事可以參考PTT上的這篇文章

在1970年代,大衛鮑伊以華麗的姿態在台上表演,在男性和女性的外表間切換,並且在之後發掘自己雙性戀的性向。

References

  1. Light, A. 2016. ‘Ziggy Stardust’: How Bowie Created the Alter Ego That Changed Roc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news/ziggy-stardust-how-bowie-created-the-alter-ego-that-changed-rock-55254/)
  2. Anderson, N. 2019. What is the song Lady Stardust abou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song-Lady-Stardust-about
Woman in chains 迅鯨 (附中文歌詞翻譯)

Pixiv連結

這個世界瘋了,持續將女人束縛著。

1989年,由英國樂團驚懼之淚(Tears for Fears)發表的單曲 Woman in chains 獲得很不錯的回響,後收錄在專輯The Seeds of Love中。女聲的部分與Oleta Adams合作,Angela Alvarado則飾演MV的女主角。

在艦これ中,迅鯨和大鯨、鳳翔等描繪的形象,令我跟電視劇中的阿信 (おしん) 聯想在一起,屬於那種舊時代的女性,便容易認為有那個時代的苦衷屬性存在。 即使是在西方社會,女權運動的提升也要經過一百多年才趨成熟。1969年有一首歌In the Year 2525,光是第一句就憂心地指出:「2025年時,女性是否還能生存?」

MV的劇情具體的描述了歌詞的內容,如果女人只能受男人宰制,這個世界就繼續瘋下去吧。 有說法稱這首歌是女性主義國歌,如果分段來看,確實是在描寫女性遭受的壓迫,具體可以參考這一篇

最後,這首歌似乎還沒有中文譯本,因此獻醜翻譯了一番:

You better love loving and you better behave
你要做的就是去愛,去表現
You better love loving and you better behave
你要做的就是去愛,去表現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Calls her man the great white hope
把她的男人視為偉大的象徵 (white hope:擔負著眾人期望的人)
Says she’s fine, she’ll always cope
她說沒事的,自然就會好的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副歌】 Well, I feel lying and waiting is a poor man’s deal
嗚,我覺得坐以待斃是窮苦人的辦法
A poor man’s deal
是最低級的手段
And I feel hopelessly weighed down by your eyes of steel
你的鐵血雙眼,沉重的輾碎了我的希望
Your eyes of steel
你那鐵血的雙眼
Well, it’s a world gone crazy
嗚,這個世界瘋了
Keeps woman in chains, woah
持續將女人束縛著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Trades her soul as skin and bone
以靈魂和骨肉作為交易
You better love loving and you better behave
你要做的就是去愛,去表現
Sells the only thing she owns
獻出了她唯一擁有的東西
You better love loving and you better behave
你要做的就是去愛,去表現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The sun and the moon
就像太陽與月亮的關係
Woman in chains
被束縛的女人
Men of stone
頑固的男人
Men of stone
頑固的男人
【副歌】
Well, I feel deep in your heart there are wounds time can’t heal
嗚,我能感覺的到你的內心有連時間都難以撫平的傷痛
That time can’t heal
就連時間都難以撫平
And I feel somebody somewhere is trying to breathe
而這世界上,還有人在嘗試著再多呼一口氣
Well, you know what I mean
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It’s a world gone crazy
這個世界瘋了
Keeps woman in chains
持續將女人束縛著
It’s under my skin but out of my hands
那份感覺在我身體裡,卻又不是我能掌控的
I’ll tear it apart, but I won’t understand
僅僅是將它甩開,卻永遠了解不了她真正的感受
Somebody somewhere is trying to breathe
那就是還有人仍嘗試著能多吸一口氣
I will not accept the greatness of man
在此我要拒絕男性的偉大責任
It’s a world gone crazy
這個世界瘋了
Keeps woman in chains
持續將女人束縛著
Gone crazy
瘋狂的世界
Keeps woman in chains
持續將女人束縛著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The sun and the moon
就像太陽與月亮的關係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The wind and the rain
就像風與雨的關係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The sun and the moon
就像太陽與月亮的關係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The wind and the rain
就像風與雨的關係
So free her
讓她自由吧

分裂 霞

Pixiv連結

趁時間沒發覺,讓我帶著你離開。沒有了証明,沒有了空虛。基於兩種立場我會罩著你。

早期周杰倫發片時,就勇於寫出不押韻的神曲,述說他與過去的自己的分裂。

MV的內容確實演出了過去與自己的衝突,因此可以肯定並不是我以前小時候聽得以為是情歌那樣簡單。與其說是向誰伸出一起走吧的手,倒不如說是配合著淡水河蔭藍的風景,看向過去的自己。

順帶再說一下,周杰倫寫的詞知乎網友認為會比方文山現實的多。當然早期受盡壓力才功成名就,寫出的更是擁有它的一股特色。例如半島鐵盒的詞就是一絕,各種轉品化用的意象,不當歌手還可以當個現代詩人。

而分裂,就是帶著淡淡的憂傷,向著過去招手,然後道別。

這張相片用Lighroom調過後變得有點像僵屍…

而原本要畫的是另一個主題,放在Pixiv上。 (慎入)

主題是Spilt,引用Cheong K lyrics的英文版翻譯修改成"We are going to split up and become weak.",表達的是: 戴上之後,隔閡彼此,傾洩而出,成為孱弱。

幽影回覆 :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是類似這樣的概念嗎?

Time 金剛的時光

Pixiv連結

採買完了的金剛,坐在火爐旁等待那個人回來。

請問,時光何處尋呢?

先來個蘇聯笑話:

勃列日涅夫即將訪問波蘭,波蘭當局命令一位著名畫家創作一幅名為《勃列日涅夫在波蘭》的大型油畫作為獻禮。很不情願的畫家在威逼下接受了工作。畫完成後,波蘭一高官前來驗收,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畫面上是一男一女在豪華的大床上極盡纏綿,窗外的風景是克里姆林宮。
「這是什麼?這女的是誰?!」高官憤怒的問。
「勃列日涅夫的夫人。」畫家答道。
「男的呢?!」
「勃列日涅夫的秘書。」
「可勃列日涅夫同志在哪裡?」
「勃列日涅夫在波蘭。」畫家答道。 \

當星期一來到,這首歌就越發真實與殘酷。

平克佛洛伊德收錄在1973年《月之暗面》的〈時光〉一曲,揭示了人生的反覆:

引用自William.Echoes的翻譯:

不斷流逝,無聊日子的分分秒秒,
隨意地任憑自己浪費時間。
漫無目的在家鄉的一隅之地虛耗,
空等機運來為你指明方向
疲於躺在陽光底下,待在家裡觀雨落,
你還年輕,生命很長,還有時間給你殺。
不過總有一天,你發現已經過去了好幾年,
沒有人告訴你該何時起跑,你已錯過了槍聲。
然後你跑呀,跑呀,想要趕上太陽,但太陽已開始沉落,
它和你競賽,又在你的身後升起,
一樣的太陽,但相對來說,你又變老了,
每一年都變得越來越短,似乎永遠找不到時間,
任何計劃要嘛沒有執行,要嘛草草結束。
沉溺在安逸的絕望中,是英國人慣有的模式,
時間已逝,歌曲終了,但總覺得還有什麼要說…
家,又回到家了,
只要可以,我想一直待在這裡。
當我回到家,又冷又累,
在爐火旁,慢慢暖起我的身子,感覺真好。
從原野的另一端,來自教堂的鐘聲,
呼喚著信眾虔誠屈膝,聽取輕柔的魔咒。

整張月之暗面的歌曲是連貫的,從"Breathe(In the Air)“就道出了人生不過是追求自己的一畝田地來生存,而當你強烈燃燒精力,就是早一步踏進墳墓。

而在Time中,先是說時間容易流逝,總是盡力的想達成什麼,最後不是太晚就是後悔莫及,似乎每長大一點,人對時間的感覺就會越來越短。小時候覺得度日如年,長大後發現能擁有十分鐘都是萬幸。

在面對現實的無奈之下,只有回到家可以讓我感覺到溫暖和放鬆,隨著舒適的氛圍,聽著遠方的鐘聲遠遠睡去。

而那些苦惱與疑惑,如同Radiohead所唱的: just a normal chemical reaction,就讓他慢慢的消散… 等到時間一到,再回歸現實(歌曲開頭的鬧鐘聲)。

這首歌聽來迷幻,但是卻又深刻真實。如果稍嫌不足(I have something more to say…),就接續聽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一起鬼吼鬼叫吧:)

Everyone in their right places 羊、豬、狗

Pixiv連結

英文版標題: Everyone in their right places是來自Radiohead的歌曲。

此為概念的複合體,或許用不著這樣費勁的說明,看出圖中的端倪的人自會說:

「這三小縫合怪? 都給你縫完了。」 由左到右: 集體農場、毛主席、史塔西。

時雨、白露、夕立,在此劇賦予的角色是羊、豬、狗。私以為夕立的形象常常是(母)狗,不過其實解作統治者的工具亦無不可。性的衝動,對黨是危險的,黨就加以利用。

此概念的來源是喬治歐威爾的小說《動物農莊》,基本上是諷刺蘇聯的寓言故事: 豬趕走了人類,率領動物建立自己的國度,經歷了鬥爭,豬逐漸奴役了其他動物,變得越來越像人。

1977年Pink Floyd的概念專輯《Animals》以此再進行創作,針對狗的角色,他說:「你必須欺騙信賴你的人,才能夠趁轉身時捅他們一刀。」

對羊又是: 「你聽到新聞了嗎?狗兒死了!你最好待在家,乖乖做你該做的事,還想活下去的話就不要上街頭。」

壓迫羊的狗在被推翻後,自己也變成狗。或許能說與惡狗對抗,自身亦成為惡棍吧。

整張專輯中,「長翅膀的豬」都沒有太多戲份。可是Part 2卻說: 在豬的庇護下,我找到了相愛之人,有勇氣能面對未來。這個解讀或許樂觀了一點,因為「豬」一直高高盤旋在天空中,市井小民的生活難以危害到他,而狗與羊的鬥爭就讓他們去吧,誰也碰不到我。更黑暗一點的解讀,可延伸到作者另一部小說《1984》,老大哥(豬)在盯著你!我愛老大哥!

China Girl 丹陽

Pixiv連結

不使用「我親愛的女孩」是因為女性不是男人的所有物,而應是對等的、平均的關係。儘管如此,這張圖不免還是透過低頭表現了傳統女性會有的矜持感。不該期望誰會說出讓我照顧你這種話,成就個人,尋求知己,仍保持獨立的是必要的。 自從祖國戰敗,做為賠償艦,國籍自動變更成中國籍,隨後來到台灣省。

大大的動漫的眼睛在手塚治虫後變成了一種固定趨勢。但是時至今日,亞洲人的一般歧視印象依然存在,經典的把眼皮拉長就是常見、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所謂chink,也是等同nigger一字的嚴重歧視性字眼。

大衛鮑伊在澳洲的時候,曾短暫了交了個華裔的紐西蘭女朋友,在MV中,他以做出一系列歧視動作當作一種反諷,然後在海灘上跟中國女孩大戰一場。歌曲是Iggy Pop在柏林時寫的,之後大衛鮑伊翻唱。

甚至還有,不用歐美人士歧視,中國網民也有歧視自己種族派系。管亞洲人叫黃猴子、小黃人、蜘蛛(支那豬)。最常見的就是「支那」,再加上從中國內部各種網路文化演化出「支黑」、「屠支大佐」等政治派系。能支持支黑理論有的認為是劉仲敬的學說,認為中國人德匹下,等到大洪水(共產黨被推翻),進入亂世,中國人死了都是活該。另一個是針對毛澤東間接造成的死亡,以及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宣傳的反動。

由於反歧視運動的發展,針對中國人的歧視用語在社群網站可能會被封殺禁言,Facebook是抓最兇的,因為是仇恨言論的一環。

政治正確不是壞事,當你還沒了解過前,怎能釋出敵意呢?女性主義者也不是不能結婚的。

艦これ2021春活新艦四繪

希望醫院工作的人員可以平安,下禮拜學校的活動都被禁止了。當我真的有一頭牛的時候,我就我沒那個屁股、那個資格批評繪師的心血。有云沒有實力的人才會胡說八道,在此是要致歉的了。我不知道他們的圖有哪裡不可取,但我可以知道哪裡值得學習,尤其是艤裝設計部分。

隨著現實中疫情和線上的作戰進行中,連續畫了4幅圖片,接下來應該能繼續馬拉松。各圖的標題都取好玩的,且我盡量不再讓艦娘投射我的話語。維持慣例,4張有3張是18+的。

北安普頓級重巡 北安普頓,無題:Pixiv連結

伊201型潛艦 伊203,“See I-203 Play” 看伊203(拿潛水艦補給艦物資)玩耍:Pixiv。標題出處: Pink Floyd於1967年發表的單曲"See Emily Play”

丁型驅逐艦 桃,“In the Morning of Momo” 桃的早晨:Pixiv。標題出處: “In the Morning of the Magicians”,收錄在the flaming lips的專輯《良美大戰粉紅機器人》

夕雲級驅逐艦 巻波,「花房姑娘」:Pixiv。標題出處: 崔健的歌曲,收錄在《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最後附記: 儘管還是找不到Johnston,不過Fletcher撈到二號機了。

再一個附記: 卷波的下著實在太讚ㄌ。

然後畫的都是些重口的圖呢

基本上每張圖都有背後的「創作故事」,但是看到我的畫風還敢點進來的,多半手都很忙,所以標題裡面隱藏的梗也就沒有人會去注意。

在繪圖內容部份,我想來點刺激的,初期就從「孕肚」下手。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將搜尋來的圖片,搭配3D人偶構築出草圖,邊參考邊畫成2D。使用的技法都像是在畫水彩,抹就完事了,這也是繪圖板被刮花的主要原因。

繪畫的角色主要都是從《艦隊收藏》隨機挑選,此動漫作品在Pixiv上還算有人氣。

首先畫了武藏和大和挺著孕婦肚子對望的圖片,然後混合歷史和金屬樂團名,起名《Until Death do us unite》。好中二,但之後的圖片命名習慣大抵都是如此。

接著是Nelson用力站著生產的圖片,從Pink Floyd的歌曲得名《Breathe (In the Air)》,很黑色幽默是吧。

在上傳作品時,知曉了台灣也有一些同好喜歡畫這類艦隊收藏的孕肚作品,默默給他們點了喜歡表達支持,他們的Patreon內容也很讚。但因為我是畫好玩的,因此從沒認真看待未來粉絲經營。

再來畫了長門躺著出產的圖片,得名自Radiohead的歌曲《Nude》。


再來,目前為止閱覽人數蠻多的連環畫:陸奧躺著,胎兒被肉棒搗成肉泥。因為頂的太深入,因此胎兒流產後,母親也眼睛滲血而死。

哇靠,這也太重口了吧。當時畫完我自己都覺得噁心了…這不是別人委託,是某種衝動驅使下畫出來的東西。

因為結局負面,所以此圖得名Pink Floyd的歌曲《Sorrow》。

在那之後,收到Pixiv叫我注意打碼的訊息。我忘了這是日本網站,露上面可以,露下面卻要畫上海苔。修正重新上傳後,評論區的觀眾似乎有些不滿…但這也沒辦法。可惜的是隨著Photoshop訂閱到期,我卻忘了把原版無修正的PSD保存下來。


然後就是大概每週都生一張圖出來這樣。

《帝王切開》:這次畫的是FGO的尼祿。帝王切開就是剖腹產的意思,以此當作雙關。

《Split》:霞幫主角戴上套子。得名自周杰倫的歌曲《分裂》。

《Dialect Police Oyodo》:仿支語警察系列構圖的大淀。這個梗只有台灣人知道,所以這張圖在外人看來就一張普通的圖而已。

《Hunky-Dory》:畫對馬成為風俗娘的感覺。得名自David Bowie專輯《Hunky-Dory》。

《Drama Disassembled 大鯨》:靈感來自陳若曦《最後夜戲》和洪醒夫《散戲》。辛苦生存的大鯨染上毒癮,卻還要給嬰兒哺乳。

《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摩耶在路上被壓著幹。得名自Beatles的同名歌曲。啊嘞,這首曲子太老了嗎?

《Out》和《Tropic Love》:又是陸奧和長門挺著西瓜肚被虐。我自認上色有進步啦…到這邊胎兒皮膚雖是深海棲艦的白色,但有抓到那種描繪手法。

《Here Comes A Giant Fist!!》:陸奧懷孕卻承受腹擊交。這張畫的太爛,所以就是搞笑成份居多。標題來自派大星的名言「嚐嚐我的海星巨拳!」。

《See I-203 Play》:畫I-203露出孕肚和屁股的角度。得名自Pink Floyd早期歌曲《See Emily Play》。

《It’s a kind of Magic》:終於畫了蘿莉卻有超大孕肚的畫面,占守要撐住啊!得名自Queen的同名專輯。

《A Kid》:陸奧出產,胎兒卻要馬上被深海棲艦吃掉,孕肚上的墮胎標記比紹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得名自Radiohead的專輯《Kid A》。

《One of these days》:雖有孕肚,但沒有裸露的宗谷。可能是非NSFW畫作人物畫的最好的一次了吧。標題得名自Pink Floyd的同名歌曲,意思為總有一天…我要讓妳像圖中那樣。

《Careful with that… Eugen》:飢渴難耐的孕肚歐根親王直接坐在肉棒上,然後胎兒就像大便一樣被戳出來,自然產下了。得名自Pink Floyd的歌曲《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

《French Windows》:特斯特長官泡澡,然後因為她是艦娘,腹部有艙門可以看到裡面的孩子,所以叫做「法國窗戶」…得名自Pink Floyd《One of these days》歌曲的MV名字。

《More you love more you birth》:艦隊收藏半退坑的情況下畫的。畫的是Scamp連環生產。得名自A Flock of Seagulls的歌曲《The More You Live, The More You Love》。

在那之後就不太想畫了,也許跟艦隊收藏退坑有關。我是不再關注艦隊收藏的消息了,繪圖消解焦慮的路線已經有了其他東西替代:研究開源作業系統。

結語

Pixiv已經變成黑歷史場所了,要跟人展示我畫的東西,他們就會一併看到這些深邃黑暗幻想…。用歌曲命名也是很幼稚的行為,我又不像荒木飛呂彥那樣偉大。這樣也是在玷污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因此是錯誤的作法。

期間觀摩厲害的繪師學到的知識不能說沒用,只是後來還有其他東西想追求,所以這些學習的過程就當成養分,期待未來哪天會用到。

雖然認為現在沒必要隱藏,但是萬一,哪天真的需要平台放我的專業作品集時,就只好遷移到Devian Art了吧。

如果本網站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贊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