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把音樂下載下來後,我考慮把串流服務都退訂了。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KKBox、Tidal都有音樂聆聽紀錄,在使用大約一年後,就會寄「年度回顧」的報告給你看,讓你知道過去都在聽什麼歌。
但是多次換平台之後,我始終找不到能長久待著的大平台。
最主要是曲庫吧,每個平台都有唱片公司搞平台限定,致使有些歌曲就是聽不到,不然就是音質很爛。
這樣要弄聆聽紀錄會很困擾,不知道過去到底聽過哪些歌,實際上愛聽哪些,聆聽紀錄是分散的。
我希望聆聽紀錄是能夠與平台無關的,並且資料是能掌控在手中,能夠自由匯出分析的。
那麼,果然還是得回到離線音樂的老路吧!讓軟體協助你統計聆聽紀錄。
但是,用foobar2000這種離線播放器聽音樂的作法已經過時了,音樂檔案儲存需要大量空間,我不會一直坐在電腦前面,且這年頭誰會把一大坨音樂檔存在手機帶著走呀?
所以解決方法,就是自己架一個音樂串流服務平台,最好能透過瀏覽器執行,方面跨平台,比如Navidrome、Jellyfin、Gonic等等
將感興趣的音樂用yt-dlp(不追求極致品質,通常是流行樂)或者torrent下載到硬碟,讓這些軟體掃描,整理成一個類似商業串流服務的界面,方便我隨時隨地遠端播放。
我知道這會涉及盜版啦…真的很喜歡的專輯,我還是會花錢買CD來rip。
接著,在音樂串流的伺服端設定,透過ListenBrainz與last.fm的第三方服務,在背後默默紀錄音樂聆聽紀錄
ListenBrainz比last.fm好一點的地方在於,它算是一個公益平台,音樂資料庫很齊全,資料是能夠自由匯出為json格式的,雖然網頁界面比較醜。
而last.fm就是社群媒體屬性比較強,有點像是分享音樂聆聽紀錄的Facebook。並有付費解鎖深度分析報表的功能。
總之,以上萬事具備之後,一個最基本的,屬於自己的串流平台就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