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 動畫劇情解說與個人詮釋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標籤   Anime Serial Experiments Lain
🗓️ 民國112年 癸卯年
✍ 切換正體/簡體字
目錄

“Let’s all love Lain.”

1998年播映的黑暗動畫,「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著重探討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適合對哲學和科幻概念有興趣的觀眾觀看。如果你是電腦迷,那麼應該也會對劇中出現的科技名詞感興趣。

本文除了分析劇情外,還包含一些主觀臆測,試圖回答劇中提到的問題。很多人說玲音這部動畫實驗成份高,不好看懂,我這邊也只是吸納了網友的分析,再加上我的個人詮釋而已。一開始確實不好懂,但要是能對到電波,那麼你就會覺得這部動畫真的很有深度。


動畫中帶到的議題現今仍可以讓人思考。

  • 你認為網路世界應該是無政府的世界嗎?還是有神明主宰?
  • 你認為現今人手一機的世界,人心有真的互相「連接」在一起了嗎?
  • 現實世界如此殘酷,網路瀰漫虛無主義,未來是否可以拋棄肉體,活在網路世界就夠了?

如果你常常混Komica、4Chan、Reddit、PTT應該會想過這些問題,玲音尤其在歐美受歡迎。

覺得我在文章一開頭就問了一連串奇怪的問題?And you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1. 玲音動畫的音樂
#

玲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就是音樂了。

玲音是少見的用英文歌曲當片頭曲的動畫。片頭曲出自英國另類搖滾樂團 Bôa 的單曲〈Duvet〉。這首可以說是準確的描述玲音的角色特徵,結合動畫片頭的科幻感動畫,一開場就讓人進入迷幻的網路世界。

此外,玲音在每集開頭都會出現「Present Day,Present Time」的一句話。嗯嗯,這句話比Duvet更好理解的多,你要看完全劇才能理解含義吧。那個時候你就會感到一陣毛骨悚然。

接著是仲井戸麗市演唱的片尾曲〈遠い叫び〉。

這首歌的悲傷情緒預告了玲音最後的命運,同樣要看完整部劇才知道她背負的使命為何…我滿喜歡歌詞中的兩句的:

自由を高く買わされた気もするが 我知道我的自由得來代價高昂

心まで安く売った覚えは無い 卻沒想過廉價的出賣我的靈魂

除了片頭曲和片尾曲外,玲音的原聲帶也值得一聽,裡面充滿了不安的詭譎氣氛,反應劇中的種種異象。

2. 玲音劇情解說
#

PS1遊戲和動畫在同一年推出,其實是遊戲先製作,但先播映動畫才出遊戲。兩邊算是互相補充世界觀的關係,結局完全不同。

本節試圖梳理玲音的劇情,將動畫沒有講得很清楚的部份加以說明。不想被劇透請勿點開本節內容。但我下面討論的東西會扯到劇情,所以你還是點開吧。

動畫劇情概述

在《玲音》的世界觀裡面,Wired就等同我們的「網際網路」。現實世界所採用的網路IP協定目前只有到IPV4和IPV6,下一代協定IPV7只存在紙面上。而《玲音》很有創意,把IPV7變成了一種消弭現實與網路世界隔閡的工具。

英利政美是一名電腦科學家,任職於橘總研究所,想把Wired跟現實世界的隔閡打破,使人們可以不用網路、手機、電話就可以連接到Wired,讓人類進化到下一階段。於是他在IPV7協定偷偷加入舒曼共振波。計畫被橘總研究所發現後遭開除,隨後英利自殺,但他早就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了Wired,不用肉體也能存活。

Wired上有一個崇拜英利的組織叫做「Knights」,由真實世界各地的駭客組成,協助英利達成計畫。

生前英利接觸到了Hodgeson教授做的兒童念力研究計畫「KIDS系統」,便獲得了運用人類心靈力量的方法。KIDS系統後被Knights利用,作為干涉現實世界的工具,製造殺人案件。

原本玲音是存在於Wired上的集體無意識的代表(比Wired更深層的存在),有干涉現實世界的能力,力量遠超KIDS。英利想利用玲音的力量,便給她在現實世界製作肉體,賦予虛假的岩倉一家人,讓她去上學。結果玲音居然有了自己的意識,還有了朋友。

Knights一直從Wired世界干涉現實世界,並逐步引導玲音進入Wired。玲音的家人買了Navi電腦給她用。

橘總研究所幕後也持續跟Knights對抗,派出黑衣人與玲音接觸。玲音的姊姊可能受到Knights操控,所以才會變成壞掉的狀態。

玲音逐漸認識到所有人都是連接著的想法,卻也搞不清楚Wired與現實人格的差別(網路上強勢的玲音形象也可能是Knights偽造的),身邊的人不斷碰到災禍。Knights似乎認為人要連接在一起,直接殺掉比較快。在調查Knights組織製造的一系列事件後,終於找到了英利。

英利不斷灌輸她不需要肉體的想法,只要打破現實世界的隔閡,有Wired就能活下去。玲音有自我意識,為了反駁英利的說法,決定把崇拜他的Kinghts集團成員給肉搜出來(「神必須要有人崇拜才可以為神」)。沒想到橘總研究所一發現Kinights的名單就把他們都給宰了(這一幕有點像電影教父1的結局XD)

原本玲音是想破壞英利的神的地位,卻被誘使以自身力量干涉了Wired和現實世界,讓英利的計畫得逞,無意之間成為了神,變成英利的傀儡。

從第11集的劇情來看,也有可能是橘總研究所不只英利一人想實現IPV7。所以就算把Knights宰了,也會有人繼承英利的計畫。

在玲音成為神之後,想彌補給愛麗絲造成的痛苦,所以用力量消除周遭人的記憶,只讓愛麗絲記得她的記憶,一切都是為了她好。

但是愛麗絲不願意這樣,親自到玲音身旁,用活生生心跳,導正玲音拋棄肉體的想法,使得玲音真正的反抗英利,用「IPV7的點子不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你不過是一個代理的神」的邏輯嘴爆英利,最終玲音將暴走的英利殺死。

可最後愛麗絲被英利嚇到崩潰了,只好直接重置世界,把自己的存在從別人的記憶消除。

就這樣,別人的記憶沒有玲音就代表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之前死掉的角色,包括英利全都復活,進入另外一個沒有人受傷的宇宙。而玲音則繼續孤獨的活在Wired世界裡。

PS1遊戲劇情概述

感興趣的玩家可以試試這個,玲音的鋼鐵粉絲做的線上移植版: lain game

相較於動畫版英雄獻身的結局,遊戲版的結局比較黑暗,更為晦暗難懂。尤其遊戲參雜動畫和音訊,需要自行解謎,不像動畫有個完整的起承轉合。

雖然世界觀類似,但在遊戲中,玲音設定就是精神病患,疏於與人群交流,擁有干涉現實的能力,想讓所有人在Wired連接在一起。

中間還做了機器人,自己寫程式讓他動起來,彌補失去爸爸的痛苦。並逐漸把自身的意識轉移到Wired上。

最終玲音把來治療她的醫生搞瘋了,玲音殺害身邊的人,好讓大家都可以「連接」在一起。最後沒有救贖,玲音開槍自殺,以為這樣可以永遠活在Wired的世界裡面。

3. 集體無意識和神
#

劇中談到的概念有集體無意識,我認為可以從二個層面去討論。

第一,集體無意識是比Wired更深層的存在,此假說認為人類的記憶本是共通的,所有人其實本來就是連接在一起的。Wired本身能作為強化連接功能的載體,讓人類更可以達到連接在一起的目的。(想想EVA的人類補完計畫)

幾乎每集都會出現特寫電線桿的鏡頭,並且持續發出低頻聲,再加上影子有數位雜訊。我想那就是導演暗示網路存在於人們周遭的證據 ——— 即使網路看不到,它還是存在。藉由雜訊暗示人們在網路上的交流活動。

不過,劇中Knights讓「不夠進步」的人類可以連接在一起的方法就是殺掉,例如使用VR遊戲或者服用藥物,或是誘導自殺,真是有夠瘋狂的。


第二,集體無意識可以代表人們對一件事情的集體看法,最終會成為定見,不論是對是錯。進一步的說,別人對你的看法、對你的記憶,形塑出各式各樣的「我」。

第10集動畫花了半集的時間在講1947年美國羅斯威爾事件,豐富玲音的劇情。羅斯威爾事件可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陰謀論之一了,目前科學說法傾向美國空軍半夜偵察機墜毀,卻被居民當作幽浮,還以為軍方是在掩蓋事實。這就導致了許多謠言的出現,甚至有目擊者出版書籍佐證。今天外星人是小灰人的形象由此而來。

玲音在意識不清的時候還真的看到外星人進到了自己房間。我覺得這應該不是導演想描寫網友很愛講陰謀論,而是反應玲音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俗話說三人成虎,別人怎麼說妳,妳就會逐漸成為那種樣子吧。別人認為妳是神,那麼妳就是神。別人因為你的能力受苦,也可以把妳貶成十惡不赦的形象。

帶出下面問題,何為神?有人崇拜才會成為神,即使只有一個人。英利受到Knights組織崇拜所以成為Wired世界的神。即使Knights組織成員被殺光,還是有自己的親女兒玲音認知他是神。

旁白曾在開頭說過「神是唯一至高的存在。相信神吧,神永遠都站在你這邊」即使那是惡神也要相信嗎?

最後玲音自己也成為了神,她可以扭轉大眾記憶,讓所有人都愛她(“Let’s All love Lain” 梗的由來)。可是她成為神之後反而讓好友更為痛苦,那麼這樣的神還有什麼樣的存在的必要?

集體無意識所塑造出來的神,你就可以自稱是神嗎?玲音最後用這句反殺英利。假定集體無意識的記憶是共享的,那麼你自己提出來的見解就不會是你一個人的功勞,所以沒有資格稱自己為唯一的神。

如果神沒有人崇拜,那就不會再是神。

4. 什麼是「我」?「我」有沒有存在於世界上的必要?
#

在網路與現實之間,玲音就不斷的問著這個問題。從整個劇情的表現來看,這既回答了哲學上的問題,也包含導演的人文主義關懷,可以作為有同樣疑問的人的參考答案。

現實生活的我,跟網路上的我是同一個人嗎?一般人要是發現網路可以自由自在,還會隱藏現實生活隱藏的種種欲望嗎?如果在上網的時候肆無忌憚,對比現實的循規蹈矩,那確實可能催生出另一個我了。如果網路上我比較快樂,且要是有方法可以上傳意識。現實生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現在我們把概念變抽象一點:從「玲音是英利創造的」這個設定來看,她是反過來的程序。她不是在Wired上創造了另一個自己,而是在現實中被創造了新的自己,並且有了意識,有了情感,有了記憶。

不論是現實與網路上,玲音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表現出自己強悍的一面。玲音的人格切換來切換去,是否對應了人們線上線下的性格?

在英利的眼中,玲音確實只是一個執行命令的軟體,是機器人;但是玲音一旦有了意識,就不再僅是聽命於人的存在,而是真正的人類。

玲音在動畫說出:「只有一個我,其他的都是別人記憶中的我,所塑造出的形象」,所以「沒有人記得,我就不曾存在」。由此她反駁了集體無意識的學說,人的記憶並非是共享的,每個人僅有對他人印象的記憶。

了解到這個結論的過程十分辛苦。玲音在揭開自己身世的過程中,逐漸找不著自己的存在意義。

甚至絕望的問Navi:「我是玲音,對吧?」

因此玲音才會逐漸被英利的觀念洗腦,差點跟第一集的女學生一樣,以為自殺就可以永遠待在Wired世界。

「妳只是個軟體」(無誤,我不想決鬥)

所幸她最終想起來有願意關心她的存在,那就是愛麗絲。

動畫插入的這一段廣告很有趣,蘋果電腦過去推出的廣告「Think Different」,在這裡有了新的含義。換個想法,違抗你的神,不任由他擺佈。

玲音從與愛麗絲的互動中得到溫暖,知曉自己的存在意義,掙脫了英利一昧想「擺脫肉體」的負面想法。

在這裡賦予了「連接」一個新的意義,不是消極的將所有人連接在一起就好了。如果人與人之間有善意,那麼不需要Wired人心也可以連線。玲音認知到這點,決定自己尋找最終的出路,犧牲自己拯救所有人。

這部冷冽氛圍的動畫,最後以溫暖的淚水結束。

可惜玲音的動畫沒有太多在情緒渲染的部份,畫面張力也不足,所以觀眾如果一時沒看懂,可能會不知道這段在感動三小。

5. 網路是好東西嗎?所有東西都要連在一起?
#

玲音的動畫把很多電腦科學的歷史事件做延伸想像,給劇情的鋪墊。比如1945年的論文《As We May Think》,以及Xanadu超文本計畫,把單純的網際網路描述成連接所有人的工具。

在討論到IP協定發展的歷史的時候,導演把這個歷史進程挪用到劇中,讓英利成為第7代IP協定的開發者,讓他有空間施展自己的邪惡計畫。

另外,現實中的我跟網路上的我還可以延伸出許多議題:網路生態、網路成癮、網路霸凌。

第7集出現的旅鼠角色,全身穿戴VR設備,處心積慮想加入Knights,卻迷失在Wired世界中,沈迷網路於是死亡。你看看現在每天滑手機的人像不像這種症頭?

劇中使用許多暗示的手法,展現網路論壇人們交流訊息的方式。玲音穿過網路的各種雜音,花了好幾集才揭露背後的真相。

玲音在1998年就演出了類似VR世界的表現方式,可以說是很先進了。不過劇中可能受限於時代科技無法精準表現VR的使用場景,所以只好把玲音畫成坐在電腦前,只有「精神」進入Wired世界神遊的樣子。

其實這就像現在網路論壇的樣子不是嗎?網友七嘴八舌的討論話題,「即使是渺小的聲音,在網路世界也能變得受人矚目。」。難怪這部動畫在4Chan那麼受歡迎。

劇中還有另一個玲音在網路上散播謠言、個人隱私,最後被所有人鄙視的場景。這個問題自網路誕生以來便有之。為了讓人們都連線在一起,連好友的隱私都可以出賣?這點值得人們思考是不是要總是掛在線上呀。

網路世界也不總是平靜的。橘總研究所的人認為,Knights這種人專門搞破壞,還自以為是在搞革命

裡面有一幕讓我想到中國網友常說的「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XDD Wired不是另一個世界,而是現實世界的增強物而已。

我贊同劇中黑衣人的看法,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還是有一定區隔開來比較好,不能互相交融在一起。

難以想像1998年的動畫就可以準確預測到現今的網路世界現象。

6. 電腦迷看了會覺得有趣的橋段
#

如果對電腦科學有興趣的,就會在玲音劇中看到許多熟悉的名詞。

劇中的「Wired」等同現實世界中的「網際網路」。我覺得這個名字可能是影射美國雜誌《Wired》吧,這本雜誌歷史悠久,專門報導駭客文化。

上面說過玲音把歷史上科學家發展網路的過程,用來鋪墊劇情,讓英利政美可以發展IPV7協定。

劇中有講到IPV7可解決IPV6乘載量的問題。屁啦,位址明明都還沒用完。

這可以說是很狂野的嘗試!英利政美在電腦基礎元件塞個人私貨…但這種協定不是都要經過國際組織制定標準嗎…日本愛搞特規是吧。

這部真的好老了,現在哪個老師會黑板手寫C語言程式的,動畫製作人員真辛苦。

玲音組電腦組到最後家裡都快變機房了,還有水冷系統

為了防止被靜電電到,組電腦時得脫衣服(無誤)

駭客組織還會寄電腦零件給你…現在這種零件現在只能在古董店看到了呀。動畫中Knights到處散佈的「非揮發性記憶體」零件頗有意思,「新的資料會蓋過舊的資料」。彷彿預見玲音最終的命運。

根據Wiki,玲音的電腦叫做NAVI,可能出自蘋果公司描述的一種裝置「Knowledge Navigator」。ㄘㄟˊ,一開始我以為NAVI是取材自網景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

NAVI搭載的作業系統叫做Copland OS,疑似是向蘋果電腦的同名型號致敬。劇中可以聲控,還有酷炫動畫,在1998年有點太先進了吧。

確實有動畫粉絲想仿造動畫做一個「Lain OS」出來,可惜開發處於停滯狀態。現在比較實用的是這個: SDDM主題sddm-lain-wired-theme,可以在Linux還原Copland的登入畫面。

Psyche是可以讓人暫時無須裝置連線到Wired的藥物,背後是在台灣生產的奈米機器人。原來台灣是科技島兼毒品大國啊(咦)

玲音用手機觸控筆寫Lisp程式,我也想要一台。Copland OS竟是這麼厲害的系統,用Lisp就能改原始碼。

不過,動畫中的手機樣式跟現在觸控式還是有差,比較像手持電腦的概念。

究竟什麼樣的小孩會隨身攜帶槍枝形狀的手機。

動畫內的種種科技元素…講不完,更別說玲音其他畫面暗示與藝術表現手法了。

7. 總結
#

看完這部可能還是沒辦法回答我文首提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太廣了無法全數解答。我只是認為,這之中與動畫有所交集,故提出來給大家思考。

玲音可能是出現最多電腦科學元素的動漫了。導演把這些科技玩意跟哲學融合在一起,使科幻片多了深一層的含義。

如果僅單純把玲音當作一個「異色」動畫來看未免太浪費了,忽視了背後的議題。

這裡我做個主觀的總結:玲音的主旨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從劇中玲音與愛麗絲的互動可以看到,所有神什麼的都不重要了。這可以給沈迷網路,疏於人際交流,導致逐漸找不到活著意義的人一個提醒:逃避自己的內心進入網路世界畢竟不是辦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與人之間的互動,你的存在才有價值。所以玲音動畫不只是在網際網路冒險,同時也是一種心理治療。

參考資料
#

相關文章

監控更甚以往,我們能做些什麼?讀史諾登《永久檔案》心得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標籤   Linux
不太能接受的田中式浪漫,《艦隊Collection:總有一天在那片海》動畫完結心得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艦隊Collection
標籤   Kantai Collection World War II Imperial Japanese Navy
只會鍵政,沈迷著遊戲、現實一無所獲 —— 邊緣人的自我批判
分類   人文藝術 隨筆
標籤   Psychology Anime

留言板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要討論程式碼請用Giscus,匿名討論請用Disqus。

這是Giscus留言板,需要Github帳號才能留言。支援markdown語法,若要上傳圖片請貼Imgur或Postimages。您的留言會在Github Discussions向所有人公開。

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為防止垃圾內容,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若要上傳圖片請善用圖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