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都怪資本,手遊的更新速度太快讓習慣玩網遊的boomer覺得不適(←什麼農場標題
以艦豚的角度來說,《紺碧艦隊》的劇情越看越有既視感,喔,原來就是《艦隊Collection》呀!都是讓軍武宅看著做wet dream的表徵。紺碧艦隊屬於是昭和時代的老動畫了,內容硬派寫實(?),放在現代大概沒人要看,要加入萌妹子才能合法包裝自己的軍國主義思想,潛移默化影響全世界的weaboo!
有人說,二戰日軍有課金就能擁有紺碧艦隊的各種神奇飛機,沒課金就會變《高堡奇人》世界線。這遊戲過了很久,一直都是田中一人的遊戲,界面仍像是同人社團小作坊而非商業公司的企劃,更新像是腦門一拍想到什麼就更新什麼的內容。活動劇情亂七八糟,雖說有很認真的歷史考據,包括兵器和戰役地圖的設計都有典故,但腦洞的地方也很多。大日本帝國陸軍與海軍各種南征北討,一下拯救歐洲一下又要防守本土,跟著日美英德法蘇組成的同盟一同拯救世界,悲壯感永不止息。
在進行大戰略的移行後,就是欣賞美少女的樣貌了。即使你否認也沒用,別跟我說你從沒對這些女孩們有非分之想,尤其宅男宅女最常有將一切Rule34化的衝動。
跟批次生產各國妓女的《碧藍航線》比起來,田中出日本船以外的速度是在近幾年才稍微加速,尤其是美國艦變多了,否則以前都是日本最強!if類裝備越來越多,各種神奇改裝的飛機,零戰還能拿來反潛,12cm30連装噴進砲的彈幕能阻擋艦載機空襲,讓人想到紺碧艦隊裡面的核爆三式彈,只差還沒出真正的潛水空母了。能搭載晴嵐水上爆擊機的伊13和伊401還不夠看,我要可以搭載橘花噴射機的!啊啊,有夢最美,幻想到這裡就快要射了。
為什麼說碧藍航線跟《Fate:外送茶偉人大戰》一樣是在生產妓女,角色出的速度太快就讓人感覺很廉價呀…而且他們賣的skin也是如此,挑戰最色手遊地位。對比艦隊Collection,一年出沒幾隻,而且私服都穿得很正式,像是可以娶的良家婦女,接近真實存在的女性,相對來說沒那麼妓。
在此化用IGN對《劍星》的評論:「設計碧藍航線角色的人是沒看過真的女人嗎!?」
電子妓女(over-sexualized figures),嗯啊我很贊同這句,這下我成左逼SJW了。尤其是在看碧藍航線Live2D尻完進入聖人模式之後。雖然喜歡大奶,但看太多碧藍航線了反應就會變成:好噁心喔,我寧願看零戰64型的幻想改型打手槍也不要看廉價大冰奶!!!
要論「電子妓女力」,碧藍航線肯定是直接表現在外顯(explicit)的內容了,可以說本家逼死同人。姑且不論劇情發展,而是整個遊戲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儘可能的吸引眼球並抓住玩家的時間,可這顯得廉價無趣。遐想不必跳脫遊戲本體之外,不如說,他們設計的各種Live2D欣賞機制就是要你在遊戲裡面舔艦娘用的。那麼二創社群能做到的不過就是把衣服剝掉這最後一個步驟而已。這種幻想擴展空間相對狹小。電子妓女的屬性幾乎能由官方原作承擔。
相比之下,艦隊Colletion的電子妓女力是內隱(implicit)的,很依賴同人創作。沒人想在遊戲裡面看到艦娘爆衣 —— 那通常是大破了,代表作戰失敗了,要回港推倒重來了,否則會沈船並永久失去角色。跳脫遊戲本體的話,二創社群社群依照官方設定的基本屬性(立繪與語音)下去創作的作品就有更多想像空間,官方的暗示不會將玩家的印象框住,在遊戲裡面,艦娘是穿著正正當當的上班,然後由二創故事補完下班之後,玩家與艦娘的刺激夜戰橋段。在兩者結合之下,電子妓女的屬性不會嫁接到官方上面,而是由第三方共同承擔分享這份罪孽~
田中雖然常常出if裝備,但起碼看起來還是很合理的進化方向(?)且旗下繪師對軍武細節刻劃的功力無可挑剔(至於Lexington的繪師麻宮騎亜就……)。
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許多艦娘在大眾中的萌娘形象正逐漸被碧藍航線的版本取代,艦隊Collection在2013年後完全沒跟其他現象級遊戲聯動過(因為人家賺的都是現實的錢,跟新光三越合作,哪輪得到你臭宅~),但肯定的是島風丁字褲不死。
依照平和主義者的想法,兩款遊戲的玩家應該彼此尊重,互相學習長處——不管你的遊戲有多妓。不過麼,在感情投射的介入下,就很難平等看待了呢。或許一些人應該先停止用下半身思考,這世界就會和平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