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評價: The Flaming Lips - American Head (2020)

2022年2月4日。

這張專輯嗑藥嗑太多了,因為很多歌名就包含毒品。雖然歌曲內容是The Flaming Lips一貫的迷幻風格,歌詞也是描述致幻感覺,但是在字裡行間也有透露出要探討的主題,包括個人生活,戰爭,死亡。

另外2020年正好是Covid-19大流行時,他們在奧克拉荷馬州舉辦的100人防疫泡泡演唱會演唱的就是這張專輯的曲目。

專輯台灣沒有正式譯名, “American Head”這個名字從歌詞來看,可以解作「美國人的精神」吧,下面會再細說。

1. 曲目

  1. Will You Return / When You Come Down
  2. Watching the Lightbugs Glow
  3. Flowers of Neptune 6
  4. Dinosaurs on the Mountain
  5. At the Movies on Quaaludes
  6. Mother I’ve Taken LSD
  7. Brother Eye
  8. You n Me Sellin’ Weed
  9. Mother Please Don’t Be Sad
  10. When We Die When We’re High
  11. Assassins of Youth
  12. God and the Policeman
  13. My Religion Is You

2. 單曲概述

有些曲子旋律是連在一起的。

Will You Return / When You Come Down

歌曲說你的朋友都死了,但這是倒過來的說法,準確來說是當事人死了。

Watching the Lightbugs Glow

看著燈蟲閃耀,好似美麗,但是下一首歌將戳破這一虛幻的景象。

Flowers of Neptune 6

為什麼死的會是他們,接下來就輪到我了…。我覺得前三首可能是抽象的描述戰爭的死亡,以及悲痛。所謂的燈蟲可理解成戰鬥的火光,或是死前的回憶。

Dinosaurs on the Mountain

這首歌是轉折點,主角想像著以前恐龍是怎麼滅亡的。也許是借古諷今,覺得與其戰爭,不如看恐龍在大地上跑跑跳跳。

At the Movies on Quaaludes

從這裡開始就開始吸食迷幻藥物了(Quaaludes=安眠酮),通篇呈現快活的氣氛,忘記自己還活著的感覺。這首有出現專輯的名字:

It’s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American head

美國人的腦袋瓜裡,作著美國夢。只是這種夢是藥物帶來的,虛無的夢。

Mother I’ve Taken LSD

LSD是1960年代很熱門的藥物,很多知名樂團如披頭四都曾吸食。以為吸食LSD能解脫,但卻是讓我更加清醒,看見所有悲傷。副歌部分應該就是表達這種Bad Trip的感覺,無限放大的感官,所導致的巨大悲傷。

Brother Eye

稍微清醒了,幻視到可能死去的哥哥吧,他覺得哥哥對他來說太陽一般閃耀,才會希望他還活著。

You n Me Sellin’ Weed

這首聽起來蠻好聽的,不過內容卻是表達無力感。女的在屠宰場工作,男的在賣大麻。歌曲中出現的人名可能就是此專輯男女主角的名字,晚到現在才出現。

此時接近吸毒的尾聲,雖然還是希望能找到樂園(或是太空船來把我們帶走),但是已經快認清現實的情況下,音樂末尾卻出現了救護車和消防車的音效,發生了什麼?

Mother Please Don’t Be Sad

訣別書,安慰母親,吩咐要顧好後事。只不過看似輕柔的旋律,說是有搶劫犯沖進來,他們的槍,他們的憤怒,我無法抵抗。

When We Die When We’re High

主角死了嗎? 整首只有一句在最high時死亡。也許主角生理上沒死。用比較現實的角度看,吸大麻被警察抓,似乎也能解釋這個劇情。而這首歌就是描述這種迷幻又煎熬的場景。

Assassins of Youth

到這裡講的是你的另一半死去了,懷念年少的自己。歌詞的Sugar能解作女友,也許能指稱迷幻藥? 扼殺青年的殺手。或許經過這番吸毒的經歷,不那麼光彩的成長了許多,在心理上年少的自己被殺死,生理上藥物也毀滅了自己的心靈健康。

God and the Policeman

這首就是在祈求原諒。他認為自己做的是最好的選擇,因此請求世俗(警察)和神聖(神)能理解他的行為。

My Religion Is You

主角苟活下來,經歷了一些大事件後,反省到自身身邊所能關心到的最親人物。

I don’t need no religion. You’re all I need. You’re the thing I believe in.

不需要宗教,我的信仰便是你。這句話實在很容易讓連聯想到John Lennon寫過的God,說不需要任何信仰,我只相信我自已。

但是這首歌也沒有鄙視其他宗教,你信什麼,是值得驕傲的:

If being a Christian. Is your thing, then own it, friend. Don’t phone it in.

3. 總結

又一張傑作,比起創新,這比較像是回顧過去幾年的事件總結出來的作品。描寫的時代應該是1960~1970嬉皮士的時代,最終的救贖只有My Religion Is You表達的簡單情感。

除了悅耳的迷幻旋律外,探討的主題不免給人有點距離感,充滿頹廢的象徵,但是最後給的啟示卻是回到簡單的自我,也許跟1970年代人們看透嬉皮夢想的想法是一致的。

如果本網站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贊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