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比較Ubuntu與Linux Mint有何不同?桌面使用者應該選哪一個?

· 民國114年乙巳年
·
切換繁體/簡體
分類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標籤   Linux Mint Ubuntu GNOME Snap
目錄

這篇文章Ivon分享自己對Ubuntu與Linux Mint的比較。

撰文當下版本:

  • Ubuntu 24.04 LTS
  • Linux Mint 22

為什麼你應該選擇Linux Mint,它比Ubuntu好在哪?我最近用了Mint才了解,這才應該是Linux桌面該成為的樣子。Linux Mint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個發行版更注重桌面使用者。

1. Linux Mint是Ubuntu桌面本來應該成為的樣子
#

Ubuntu的開發工作起源於2004年,由前Debian貢獻者Mark Shuttleworth所成立的Canonical公司負責開發;Linux Mint則是從2006年開始,由一群志願開發者維護,沒有成立公司。

到今天二個發行版一直有在更新,但是,Ubuntu的桌面,尤其是GNOME,真的有變的越來越好用了嗎?Ubuntu過去自稱是「Linux for Human Beings」,但為什麼Linux Mint的桌面反而才比較像是Linux桌面應該成為的人性化樣子呢?

Ubuntu桌面

ubuntu-gnome.webp

Linux Mint桌面

linux-mint-cinnamon.webp

二十年前,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Ubuntu系統可說是對新手最友善的Linux發行版之一,開箱即用,不用打一堆指令就完成安裝,而且還能免費取得!

Canonical公司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虧損大於營利的,當時他們還是一間小公司,體量比RedHat小很多,但那時他們仍熱情的推廣Ubuntu系統,甚至只要寄信到英國總部,他們就會郵寄安裝CD給你。

舊版Ubuntu安裝CD,系統logo意思是一群人環繞著手拉著手

Ubuntu_6.06_LTS_CDs.webp

Ubuntu最早是使用GNOME 2當桌面環境,系統內建許多便利圖形工具,協助使用者管理系統。在Ubuntu 14.04的時候,Canonical推出了自家研發的Unity桌面環境,取代GNOME 2,延伸到自家的Ubuntu touch的手機介面,意圖打造跨平台的統一界面。當時Wayland剛出來,準備要取代X11協定。Canonical或許要搶佔先機,甚至搞了一個Wayland協定的fork叫做Mir。另外為了解決跨平台套件的問題,推出了Snap。足見其野心勃勃。

為什麼Ubuntu預設的工作列會在左邊?這個設計就是Unity時代出現的,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可,Ubuntu過去那段推廣Linux桌面的使命感(約2008年 ~ 2018年)似乎已經漸漸消失了,變成只在乎企業與伺服器用戶,從他們官網的設計可見一斑。

ubuntu-products.webp

這裡不是說Ubuntu不再貢獻Linux桌面的開發了,但就是他們的改進幅度似乎沒有其他Linux發行版好了,許多後來者開發的桌面,友善程度都超越了Ubuntu。

在Ubuntu 17.04的時候,Canonical主動放棄自己開發的Unity桌面,為迎合企業市場主流改回GNOME。或許就是這個決定,注定了自身命運的走向。

當然,這有客群考量的因素在內。Ubuntu同時提供桌面版與伺服器版,意即各種市場都要吃,後者明顯更能帶來營利,畢竟公司是要賺錢的。而最影響使用者觀感的GNOME桌面,雖是企業主流,但控制權並不在Canonical手上,而是由各大企業與全球開發者維護的開源專案,他們也就只能跟著GNOME團隊未來的方向走,設計方向受到GNOME掣肘。

時至今日,Ubuntu的GNOME桌面設計跟其他Linux發行版提供的版本差異不大,但是Canonical依然會給自家的GNOME桌面打一些patch,使得介面變得「友善」一些。


現在來講Linux Mint,開發團隊從以前到現在就只有專注維護桌面版,並且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桌面。這邊要提一下,下圖的Cinammon與Mate桌面,正好都是看不爽GNOME 3的開發者自行繼續開發的桌面,意圖延續傳統桌面設計!

linux-mint-products.webp

Linux Mint跟Ubuntu的關係比較遠,它並不是Ubuntu官方flavor之一(例如Kubuntu、Xubuntu、Lubuntu),只是使用了Ubuntu的套件庫。因此Linux Mint開發團隊的決策不會受到Canonical公司影響,而是以社區用戶共識決為主,他們更在乎用戶覺得好不好用。

這點比較接近Debian的運作模式,但Linux Mint又加入了針對桌面使用者最佳化的設計考量,意即幫使用者用圖形介面處理好一切事務,不需要打指令安裝一堆有的沒的。

2. 穩定的更新模式,相容Ubuntu生態系
#

Linux Mint採取穩定更新模式,並沒有像Ubuntu分成普通版和LTS二個更新頻道。Linux Mint大約兩年才會釋出一個大版本更新,每個系統版本都會提供5年以上的更新支援。主打穩定使用路線,桌面的操作設計十年以來幾乎都沒有變過,使用者不會頻繁被開發者的變更折磨。

Linux Mint各版本的支援週期

allversions.webp

關於軟體生態系問題,我們其實不用把Linux Mint與Ubuntu當作完全不相干的二個系統。反之,他們是會互相影響的。

Linux Mint是基於Ubuntu開發的,Ubuntu又是基於Debian開發的,因此Debian在這裡是作為他們的上游角色,上游所開發的東西最終都會流向下游,出現在使用者面前。這幾個發行版之間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都使用.deb套件格式,能夠共享龐大的軟體資源。

截至2025年,Debian上游的套件庫總共有64961個套件,內含各個軟體的中文翻譯檔,這些來自全球開發者的貢獻,能夠使下游的Ubuntu與Linux Mint等眾發行版共同受益。

這也就是說,專門為Ubuntu準備的教學資源,多半也能套用在Linux Mint上,只要版本對上的話多半能通,例如Linux Mint 22基於Ubuntu 24.04開發,那麼針對Ubuntu 24.04寫的教學也多半能套用到Linux Mint 22。

此外,Linux Mint有維護官方教學文件:Linux Mint User Guide,也有經營自家的討論區:Linux Mint Forums,社群資源豐富。

雖然Linux Mint圖形介面的操作跟Ubuntu不一樣,但他們的底層組件是相通的。要深入理解這點,你可能要多distro-hopping才能了解我在說什麼吧。更重要的是,Linux Mint在圖形介面做的比Ubuntu更好,更直觀,安裝軟體能用圖形介面解決,卻又保持了與Debian/Ubuntu生態的相容性。因為Linux Mint採用Ubuntu的套件庫,所以專為Ubuntu建置的.deb套件大多時候也能在Linux Mint安裝,鮮少會遇到依賴問題。

接著來講講Snap爭議。

2016年,Canonical公司為降低Ubuntu系統的維護成本,推出了自家的軟體套件格式Snap,希望能統一各發行版的軟體安裝包碎片化問題,不用再針對不同的版本打包.deb套件。不過由於Snap啟動速度慢,圖形程式bug多,加上下載Snap軟體的管道Snap Store被Canonical壟斷的緣故,這個套件格式並不受開源社群待見。即使如此,Canonical仍執意要推動Snap套件,遂在新版Ubuntu系統強制安裝Snap套件,並把一些.deb套件偷偷更換為Snap。

在Ubuntu 22.04給所有官方flavor強制塞入Snap之時,Linux Mint開發團隊經過評估決定不跟進,而是維持使用APT管理.deb套件的方式,並選擇較受開源社群歡迎的Flatpak作為軟體補充來源。

Linux Mint官網對Snap套件的批評,全文見:Snap Store — Linux Mint User Guide documentation

snap.webp

最chad的地方是,Linux Mint的軟體商店支援APT和Flatpak,但就是沒有Snap!

Linux Mint比起商業利益,更重視開源社區價值。Linux Mint開發團隊目前主要還是以Ubuntu為基礎下去開發,不過也有提供基於Debian建置的「LMDE - Linux Mint Debian Edition」映像檔給有道德潔癖的用戶下載,同時也避免未來因為Ubuntu背後公司的決策導致Linux Mint開發工作受影響,為社群預留後路。

3. 容易上手的圖形介面
#

Linux Mint最重要的是圖形界面,桌面環境並非使用主流的GNOME或是KDE Plasma,而是以穩定為考量,選擇了Cinnamon。

除了Cinnamon,Linux Mint另外提供內建XFCE與Mate桌面的ISO。從這裡能夠觀察到,Linux Mint開發團隊選擇的都是更新較為「保守」的桌面環境,他們幾十年來很少變化,所以多半很穩定!不像GNOME與KDE Plasma,總是追逐著shiny new stuff,像現在最流行的「往Wayland協定遷移」,加入一堆有的沒有的新功能,卻一直要使用者重新適應新的桌面設計,還要忍受層出不窮的bug。

Cinammon與Mate桌面,正好都是看不爽GNOME 3的一群開發者另外開發的桌面,意圖延續傳統電腦桌面設計!至於XFCE的介面嘛,20年來幾乎沒變過。

在GNOME把使用者當智障,推廣反人類設計;KDE Plasma過於臃腫容易崩潰,開發者難以維護的情況下,Linux Mint的Cinnamon桌面可說是一股清流。

Cinnamon是一款輕量桌面環境,最早是基於GNOME 3桌面開發的一組擴充套件,後來因為GNOME團隊的設計劍走偏鋒,Cinnamon便獨立成為一個專案。Cinnamon保留了GNOME 2舊時代的桌面設計,沒有GNOME 3的變化那麼激進。

Cinnamon桌面比起GNOME更容易讓使用者上手,尤其是習慣Windows 7時代界面的用戶。講到類似Windows的介面,又會讓人想起KDE Plasma吧,但Cinnamon沒有KDE Plasma的組件那麼臃腫複雜,不太容易崩潰。

Cinnamon桌面比起GNOME更直觀,許多設定都能用圖形化界面調整,不用打指令。使用者想要改什麼,都能找對應的按鈕變更。Linux Mint開發者不會認為使用者不需要這個功能就砍掉,而是將所有能改的東西清楚的呈現給你看。

Cinnamon桌面與設定介面

linux-mint-cinnamon-settings.webp

儘管GNOME官方設計指南要強調「人性化」,但我認為現在新版的GNOME簡化過頭了,預設什麼都沒有,它試圖把Linux電腦變成像是Android平板一樣的簡潔,圖示大的要命,複雜的選單全部消失,還有獨樹一格的工作區操作模式。可是,GNOME又不能全用觸控螢幕操作。到頭來GNOME的設計最適合的恐怕只有帶有觸控板的筆電了吧!需要更多桌面功能請安裝第三方開發的擴充套件,但GNOME官方不保證系統穩定性呦~每次更新就會隨機炸掉擴充套件ABI。

GNOME桌面與設定介面

ubuntu-gnome-settings.webp

還有,GNOME開發者追求極簡主義,每次更新都有功能被隨機砍掉,例如把「關筆電上蓋就進入休眠的設定」和「滑鼠滾輪速度」從系統設定選單移除,要使用者自己打指令改dconf設定檔,這到底什麼跟什麼!相較之下,Linux Mint的系統設定介面,全都幫你考慮好了,點個按鈕就能調整所有電腦的行為。

你知道嗎,其實原版的GNOME更難用,你要在Debian和Fedora才能體會什麼叫做「GNOME的矜持」,它甚至連關閉視窗的打叉按鈕和系統匣圖示都沒有,要學著適應。而Ubuntu版本的GNOME已經是打過patch的了,安裝了一些便利的擴充套件,使得從Windows轉換過來的用戶不會太難適應。但跟Cinnamon相比之下,還是不直覺。

Fedora的原版GNOME桌面

fedora-gnome.webp

儘管你可以在其他Linux發行版手動安裝Cinnamon桌面,不過這就沒有Linux Mint團隊預先幫你設定好的工具可用了。

再論應用程式商店,Linux Mint開發的Software Manager,比Ubuntu的GNOME Software穩定許多,軟體搜尋非常快,打字就有結果。不像GNOME Software轉圈圈等老半天,還會卡死。

Linux Mint的應用程式商店與系統更新界面,回應快速

software-manager.webp

此外,應用程式商店的評分區是Linux Mint自己經營的,沒有接入App Stream(所有Linux發行版共享的APP評分資料庫,因為不會顯示留言者的系統,容易導致資訊混亂),優先顯示Linux Mint用戶的留言,因此能夠得到更精準的評分。

software-manager-comments.webp

綜合以上種種,不難想像Linux Mint為何會被評論為更好的Ubuntu了,才是Ubuntu應該成為的樣子。

總結來說,雖然Ubuntu是更知名的Linux發行版,但是要有良好桌面體驗的用戶,更應該試試Linux Mint。

相關文章

Ubuntu Linux用Snap安裝軟體的優缺點
分類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標籤   Snap Flatpak Ubuntu Linux Mint
Ubunchu!看漫畫學Linux,認識自由軟體社群文化
分類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標籤   OS-Tan Ubuntu Debian Anime Linux Mint
為什麼推薦你選擇主流Linux發行版?小眾發行版的問題多多
分類   人文藝術 自由軟體議題
標籤   Free Software Ubuntu Fedora Systemd Freedesktop Specifications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

(留言板載入中)這是Giscus留言板,需要Github帳號才能留言。支援Markdown語法,若要上傳圖片請善用外部圖床。您的留言會在Github Discussions向所有人公開。

Click here to edit your comments.

(留言板載入中)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為防止垃圾內容,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若要上傳圖片請善用外部圖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