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靠譜歌王》靠翻唱披頭四歌曲打天下,需要一點幽默才能理解笑點

· 民國108年己亥年
·
切換繁體/簡體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標籤   The Beatles
目錄

想到劇情是跟披頭四有關的電影就去看了,劇情就是披頭四一夜之間消失,主角靠唱他們的歌從默默無聞到最後差點發大財,但為了女朋友決定放棄一切。

靠譜歌王(Yesterday)是2019年上映的英國搞笑電影。推薦對披頭四作品有深入認識的觀眾去聽看看,品嚐其中幽默。

預告片:

片子的名稱叫做「Yesterday」,出自保羅·麥卡尼的名曲,在這部電影裡面也是一個雙關語,一場停電之後世界都不一樣了。中文版翻譯也很有趣,譯者選了「靠譜」這個中國流行語,用來表示這個歌手很厲害,卻又告訴大家他是背譜才會紅的XDD

出現的披頭四歌曲梗
#

在這之前我已觀賞過1960年代披頭四的一系列電影: 《A Hard Day’s Night》、《Help》、《Yellow Submarine》、《Magical Mystery Tour》,這些電影的評價除了潛水艇外都不高,不過最重要的點就是英國式幽默。

靠譜歌王裡,傑克在牙齒被撞斷後,牙醫說了句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

對樂手說吉他要gently weeps;在主角要被車撞到前,背景音樂模仿了A Day In My Life的副歌。

此外,電影裡披頭四歌曲大多就是由主角自己唱出來,很少偷偷藏在背景裡。

當然這些算小細節部分,看字幕不容易察覺。

為什麼說這部普普,主要是主角的愛情線,演藝圈的醜態呈現。

一夜之間成名,女友就離他而去,就像是波希米亞狂想曲的佛萊迪那樣,以事業為重。導演呈現場景呈現的太淺白,張力不夠,分手的場合是車站,Moron的朋友拿了一堆薯片就拖他上飛機了。主角被綠了之後又拖女友上台告白,最後追回來,放棄事業,歌曲免費開源。

在美國經紀人要詢問他願不願意嚐這口毒酒,馬上答應出唱片。從製作人到經紀人的行銷嘴臉都演得太刻意,就是一個強行諷刺的手法。

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的,歌曲那些藝人都覺得很好,可是歌名和專輯好像就挺有意見的,像Ed Sheeran建議改的Hey Dude,不然就是嫌棄主角提的專輯名稱選項。

談到披頭四歌曲的相關運用,在痛苦時唱Help,跟女友結婚後了之後唱Oladi Olada,來莫斯科唱Back in the USSR,算是本片用得好的點,用歌曲表現自己的處境剛剛好。為了回想起當年Eleanor Rigby作曲的情境前往利物浦取材也是個不錯的構想,還在飯店屋頂開演唱會,學披頭四解散前做的事。

這個世界線,披頭四的殘存成員Paul和George,額,到底是出來幹嘛的,出來講這些歌是他們寫的,結果遭致觀眾嘲笑。

最後面感到迷茫的時候,78歲藍儂給的建議還比較有用。我想看到這一幕,許多藍儂粉絲應該快哭出來了,你本應該活到現在的…..QQ

可惜的是最後在台上跟大家隨口說我這些歌都是冒用之後,沒有再表演一次他唯一一首的自創曲「夏日之歌」。大概彈下去就真的會被轟下去了。

總結
#

總結來說,導演拍的鏡頭安排上都刻意在拍一個時間點,成名→馬上自白,沒有足夠時間醞釀,為什麼成名會使他萌生壓力(在電視牆前走的意象?),為什麼女友離別會痛苦,讓主角在一個場景下,淋個雨也好(?),這些不好的點,使得這個特別的構想毀於故事說不好的劇作家。 變成一部虎頭蛇尾的小品喜劇。

除了運用披頭四的歌來述說自己的問題外,好的點大概是主角有英國腔會讓我隱約覺得講話有幽默成分在。至於那些跟著消失的東西,好像不是重點。

這是平凡激起一陣小波浪後又回復平靜的簡單愛情小故事。

相關文章

黑暗的想像化為現實:Pink Floyd: The Wall 電影觀後感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標籤   Pink Floyd
一場艦娘自我的救贖劇:《劇場版 艦これ》觀影感想
分類   人文藝術 書影心潮 艦隊Collection
標籤   Kantai Collection World War II Imperial Japanese Navy
二戰美國海軍的夜戰雷達及夜戰航母發展史
分類   人文藝術 歷史研究
標籤   United States Navy Kantai Collection

此處提供二種留言板。點選按鈕,選擇您覺得方便的留言板。

這是Disqus留言板,您可能會看到Disqus強制投放的廣告。為防止垃圾內容,有時留言可能會被系統判定需審核,導致延遲顯示,請見諒。若要上傳圖片請善用圖床網站。